陳敏先在新德里與騎行途中相遇的小學生合影。圖/中央社
陳敏先在新德里街頭的騎車英姿。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不老騎士陳敏先三個月前從越南展開「二○一七萬里長征,為愛而騎」六國單車踩踏壯舉,經東南亞國家到印度,在印度擔任義工、體驗生命,贏得印度人的友誼與尊敬。
六十七歲的陳敏先在臉書自稱「台灣不老騎士」。他自職場退休後,五十六歲時發現罹患大腸癌,做了手術,經歷生命的轉捩點。因為宗教信仰,他發願只要能康復就透過騎單車和擔任義工,重新體驗老天賜予的生命,從此展開騎單車環島、獨闖中國大陸、東南亞及世界各國的生涯。
去年十月,陳敏先決定以一百零六天的「二○一七萬里長征,為愛而騎」的壯舉,為天主教博愛基金會N.11泰北清萊滿星疊聖愛之家兒童關懷站女生宿舍重建,籌募二百五十萬元。
他一路經過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最後在去年十二月三十日首次踏上南亞,展開印度、斯里蘭卡之行。
陳敏先表示,他是天主教徒,一直希望能到印度加爾各答、由德雷莎修女創辦的「垂死之家」擔任義工,因而規畫這趟南亞騎行之旅。經過五天的義工服務,讓他對生命的尊嚴,及人生最後一段路程如何安詳離開,都有深刻的體悟,也體認到生命的寶貴。
接著,陳敏先又前往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感受到印度人把親友遺體送到恆河安葬,就好像恆河直通天堂,都是喜悅的,也讓自己因而對死亡抱持喜悅態度,體會到如何離苦得樂。
在印度首兩站的生命之旅後,陳敏先帶著二十公斤的行李,獨自騎著單車從瓦拉納西經過多個省市,一路騎到新德里,全長八百六十三公里。
2句印地語 暢行無阻
談到這段騎行旅程,陳敏先說,雖然剛開始對印度的混亂交通和靠左行感到不適應,也曾碰過語言溝通障礙,但他總以簡單的「你好」(Namaste)、「謝謝」(Dhanyavaad)兩句印地語(Hindi),很快就拉近與當地人的距離,讓他感受到印度人民親切、純真的一面。
印度民眾對這樣一個來自台灣的白鬍子先生,騎著單車獨闖印度,感到好奇又敬佩,也樂於協助他。
陳敏先說,一路上只要遇到困難,總是有人不吝伸出援手,他在與印度庶民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們即使生活環境不很好,依然知足、安天樂命。在這八百六十三公里的路程中,陳敏先以毅力、微笑交到許多印度好朋友,甚至還開導旅館老闆兒子的感情問題。
在結束新德里行程後,陳敏先十三日轉往清奈(Chennai)的天主教機構擔任義工,接著再轉往斯里蘭卡,繼續要藉由這項壯舉讓世界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