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因為太宰治 文與圖╱易品沁 |2018.01.17 語音朗讀 28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東京大學主修哲學的荻田有輝さん。 地點:コクテイル(高円寺) 圖╱易品沁 涉谷的銀杏樹 圖╱易品沁 両国橫網町公園的梅花 圖╱易品沁 文與圖╱易品沁 我絕對相信這世上有專司「旅行」的神祇! 也深信旅途仍未展開之前,其實早就決定了前方的式樣和「命途」。 兩年之中,以「東京文學散策」之名的旅程進行許多次,曾親歷過東京一月的隆冬、三月上旬的梅與下旬的櫻花、五月的紫藤、六月的紫陽花開,十月初的楓葉,以及格外令「愛書人」為之期待的書之「盛宴」||一年一度的東京名物「神田古書祭」。 我見過東京的「素顏」,也看過其四季的變幻。 若以簡短一句話形容自己的東京文學之旅,那便是||從原初的一介「外邦人」,不知不覺走向持續「深耕」的過程! 正是在這裡,我遇見了恍似承襲自相同「精神血脈」意義上的血親。然而之所以有了其後「這些」與「那些」的故事,包括會與誰的相遇,最初是因為太宰治的緣故。 若不是太宰,高円寺將不會與我的生命產生如此重大的「意義」與「連結」,更不會成為我一而再、再而三「回歸」東京最「根源」的理由。 儘管,我還有很多地方得去──好比與兩位作家養成有著「最」重要地緣關係的,諸如太宰的青森,以及蘊蓄渡邊淳一的至為寬容、敦厚目光的「北海道」風土。 然截至目前為止,我依舊持續在東京滯留、晃蕩(即使人在台北,精神亦不曾須臾稍離)。 曾經在某本書上讀到一句話大略是說:「善於旅行者,都是善於轉身、說再見的人。」 此時此刻,卻有一串「紅油炒手、燙青菜、金針排骨湯」字句浮掠過我腦袋。無論怎麼看,就是看不出這到底是與我的「東京」有什麼關係? 可那一串「台灣小吃」正是我於同一家小餐館,始終不渝吃了十年以上的菜色(中斷是因為後來搬家,實在太遠了)。 雖然,它還有相當多的招牌菜,可我就是從來沒想點來吃。 萬萬沒想到這樣的風格,持續延伸至東京。每晚固定的コクテイル「老地方」、遇見相同的「一群人」(雖然「班底」亦可能持續增長中)…… 「旅行」可是會完全「暴露」一個人內在「性格」裡最「幽微」,也可能是最「致命」的祕密(核心)。 而我正在「重複」自己的旅程! 同樣有著「流浪癖」的始祖||澤木耕太郎(失禮了),印象中他曾說過: 「天底下沒有一模一樣的旅程,包括自己的!」 「重複自己的旅程,可是會遭致旅行的『報復』!」 而我盡是「反其道」而行! 我絕對相信這世上有專司「旅行」的神祇!也深信旅途仍未展開之前,其實早就決定了前方的式樣和「命途」。 好比某個星期日的下午三時,當我從京王井の頭線的駒場東大前駅走出,我就已經步上屬於我「東京」命運光譜上的一枚「光點」。 在最不可能的時間與地點(星期日下午三時的東京大學),因為沒空吃中飯而飢腸轆轆,欲覓學生食堂,走進東大駒場分校。 這時恰好荻田同學從我面前經過,向他問路(當時他身上穿著剛從台北旅遊買回的藍色牛仔外套,自此爾後成為他與我在高円寺「老地方」面會的必穿)。 未料,同樣沒吃中飯的荻田,也正好要去學生食堂。(或許此時的荻田同學也正走向他命運之途的光譜) 荻田說:「一起走吧!」 於是才有了「那乾脆坐在一起吃吧!」 雖然吃飯的時間頂多半小時的光景,但事後回想才驚覺自己根本塞進足足一生分量的話語。從三島由紀夫的武士道,談到三島的死對頭太宰治的生涯,這兩位剛好又是荻田的學長;加上荻田主修哲學,我們又從沙特、西蒙波娃的存在主義,再談到Nelson Algren…… 「啊,上課要遲到了!」荻田突然神色匆忙地說。 我要去的文學館也將在一個小時內閉館。根本就幾乎忘記原初的目的地──其實是日本當代文學館。 然當我走到文學館時,赫然發現── 「本日休館!」 原本要去的地方,不得其門而入,卻也令我洞悉了此行背後的那個「目的」和意旨──就是要我遇見荻田。 而這樣的事例,在我的東京行旅並不算少,形容是「在路上」的靈感也不為過。 偏偏,旅行最該依憑也正是自身的「直覺」!♣ 前一篇文章 【影響集】 惡的人生:四十五歲以後 下一篇文章 【詩】何必道盡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國人的音樂》 ──來自生命深刻觸動的文化書寫【美好時光】 採我園中蔬【王文靜看世界】高山古隆族採毒蜜──世界最巨大蜂蜜,懸崖生存智慧【浮世畫框】蒲團之上,刀筆之下── 拾得七十歲書畫陶印展【歲時.節氣】 立 夏 夏木陰陰正可人【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 作者其他文章嬉皮士與唱片行──東京文學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