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鄧勇記錄摘下面具,手持器具充滿儀式感的儺漢。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儺(音挪),是中華文化古老驅鬼逐疫、祈福免災的巫儀活動,其中贛儺(江西儺)因完整保存千年原始古儺祭儀,被譽為是文化「活化石」。
攝影家鄧勇研究儺文化逾二十年,走訪江西十五縣市、二十八村落儺班,拍攝收錄二百四十五位儺藝人的口述實錄,並推出「儺漢壹佰零捌像」攝影展,透過在宣紙上的真人巨幅影像,呈現「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為人」的古儺文明魅力。
台灣家將陣頭歷史,最遠也可追溯到「儺」。儺,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是由儺廟、儺神面具、儺舞、儺戲、儺服、儺兵器等組成的文化。鄧勇解釋,甲骨文就有儺字了,「人」因有「難」,所以需透過「儺」儀,來驅逐鬼疫。儺漢都是男子,須身著彩衣、載上聖像面具,邊舞邊跳。
鄧勇是中國攝影教育委員會委員、南昌大學退休教授,身為佛弟子的他,相當關注人的心靈皈依,因而研究儺文化與信仰。
這次,鄧勇以紀實攝影,記錄摘下面具,手持器具充滿儀式感的儺漢。
作品均由鄧勇在春節跳儺期間拍攝完成,當中年紀最長的儺漢八十六歲,最輕僅九歲,每一位都配有簡短的生平介紹,「觀眾可看到儺漢手指甲上的黑泥巴、鞋子上沾滿汙泥,或是手上纏繞繃帶等,完全不修飾,因就是這些紀實攝影的細節,反映出他們真實身分,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們對信仰的堅定」。
「儺漢壹佰零捌像.鄧勇攝影作品展覽」現正於國立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展期至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