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內國家大學陳仁宗學院與越南佛教總會於八日至九日,在越南寧平省拜鼎寺聯合舉辦題為「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問題」的國際研討會。圖/人間社記者覺多
【人間社記者覺多越南報導】越南河內國家大學陳仁宗學院與越南佛教總會八日至九日,在越南寧平省拜鼎寺聯合舉辦題為「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問題」的國際研討會。有來自越南、日本、美國、大陸、台灣等國家地區的大學、佛學院的專家學者及佛教界代表近二百人與會,收錄近百篇論文。
開幕式由河內國家大學陳仁宗學院副院長賴國慶主持,河內國家大學總校長暨陳仁宗學院院長阮金山教授、越南佛教總會代表善仁長老、陳仁宗學院培訓研究委員會理事長武明江教授代表致歡迎詞,感謝大家蒞臨參加。
網羅各類人才 走向世界
阮金山表示,希望大家共同探討如何以佛教慈悲為懷的精神,解決社會問題,並以新的方法、技術、科學等方便來度化眾生,傳播佛教。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受邀於研討會發表「佛教化現代的挑戰與機遇」。他強調,人間佛教面臨現代化的挑戰,佛教需要「共識與開放」,培養弘法人才,更透過多元化傳播,網羅各類人才,帶動人間佛教走入人間、走向世界。
面臨全球化進步的社會,人工智慧的發展,佛教界如何因應?覺培法師提出精闢見解,他認為人工智能的新科技,雖然可以縮短過去千山萬水尋訪善知識的距離,可以解決語言上的隔閡,幫助學習經典的便利,但人工智慧雖可以複製「人腦」,卻無法取代「人心」,並強調,這個時代,人們要重新思考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存在價值。
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覺培法師提出解決之道,他強調「受持五戒」絕對不是舊傳統,而是建構「新文明」,是維繫社會秩序的軌則,更是人心安定的來源。以持戒為「自由」的根本,以「受五戒」,建立在「不侵犯他人」的基礎下,才能建構一個真正「自由」的社會。
佛教「化」現代應有什麼作為?覺培法師分析以下幾點:第一,佛教需要「共識與開放」;第二,佛教需要培養弘法人才;第三,佛教需要多元化傳播並網羅各類人才,佛教要能被大眾所理解與接受,就需要擴大民眾認識佛教的機會。
佛法生活落實 淨化人心
覺培法師以佛光山寺開山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註解,「是擁抱生命的佛教,是解決生死的佛教,是落實生活的佛教」,勉眾透過佛法的實踐,增加人類的道德、改善社會的風氣,淨化人我的心靈,維繫社會的秩序。
此外,南華大學教授永有法師、覺明法師亦受邀分別以英文發表「Human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iamond Sutra and Its Believers」、「Mindfulness Meditation Course in Nanhua University Taiwan: Students' Feedback 」,受到與會者的讚賞。
此場研討會亦邀請日本淑德大學副校長山口光治、南華大學副校長吳萬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何建明、越南佛教總會副主席家光法師、南華大學教授李芝瑩、廖英凱、越南河內國家大學、越南佛教學院、越南社會科學院等海內外研究人間佛教學者,共同探討人間佛教現代化的影響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