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團體收到民眾捐來的浴帽,但受贈是街友大叔,不符需求。圖/芒草心慈善協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歲末年終,家戶開始大掃除,社福團體又到了「處理垃圾」的旺季;幫助街友的芒草心慈善協會收到睡衣、過期面膜,勵馨基金會也收過壞掉電器、髒汙褲子,南台北家扶中心常收到髒汙的鞋子。各團體都十分感謝各界愛心,但希望捐贈物資前「將心比心」,不要將垃圾當成物資,誤送社福團體。
芒草心慈善協會寒冬徵求衣物、食品等物資,但最近收到的物資中,只有六成是真正無家者需要的資源。像是民眾送浴帽來,但無家者大多是理著三分頭的中年大叔,不符實際需求。
勵馨基金會愛馨物資分享中心向民眾募集二手物品,並雇用受暴婦女協助分類、販賣,專案經理劉柏君說,整理物資就像開驚喜箱,像是壞掉的電器、開封的奶粉,有時還會有蟑螂從箱子爬出來。
劉柏君說,勵馨基金會每月約花費三至四萬元請受暴婦女工作,希望這些婦女可以在二手商店中面對人群,而不是整日埋頭處理垃圾。
南台北家扶中心最常收到二手衣物、二手鞋,督導馬小姐說,對受助的家庭最不適用的是二手、有髒汙的鞋子,因大多是家長會到家扶中心領取物資,但鞋子需要試穿,較不合適。
芒草心慈善協會社工巫馥彤說,建議民眾捐贈物資前,可先與社福機構聯繫,確認對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