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返台的余文山,在台東醫院服務已有兩年,他表示,台灣不缺醫師而是資源不均。圖/台東醫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內、外、婦、兒、急五大科因工作負荷重、醫療糾紛多,衛福部二○一二年開辦「延攬旅外專科醫師返鄉服務計畫」,或暱稱鮭魚返鄉計畫,盼挹注偏遠地區醫療人力。但五年來只有十二人「回游」,計畫期限將至,衛福部為挽留醫師,敲定計畫再延十年。
衛福部醫事司科長賴貞蘭表示,依規定,醫師要在國內執業,必須領有台灣醫師資格及專科醫師資格,且健保給付只認專科醫師身分。過去有醫師領了醫師資格後,就到先進國家進修、領專科醫師資格,並留當地服務。
賴貞蘭說,鮭魚返鄉計畫主要鼓勵內、外、婦、兒、急五大科的旅外醫師返台,條件是須領有我國醫師證書,並具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英國、法國或德國之專科醫師資格。
為了讓旅外醫師順利提供服務,由衛福部直接「採認」醫師專科資格。據統計,計畫至今吸引十二名家醫科、內科、婦產科及放射診斷科的醫師返台,分別在南投縣、嘉義縣、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服務。
賴貞蘭坦言,單純靠鮭魚返鄉計畫貼補偏鄉醫師人力是不夠的,所以去年起重招五大科公費醫學生,另也請十九家醫學中心支援醫療資源不足區,才有實質挹注效果。
醫:申請流程困難 等很久
自美返台、七十三歲的婦產科醫師余文山說,鮭魚返鄉計畫名稱好聽,但申請流程困難。以長居美國的他為例,不知哪個醫療單位缺人,是透過在台的同學介紹才成功媒合,但他等衛福部「採認」資格等了一點五個月,差點等得不耐煩而放棄。
余文山目前在台東醫院服務,至今已二年。他表示,曾在美國看到新聞報導,澎湖只剩二名婦產科醫師,一男一女,當女醫師去生孩子,就只剩男醫師苦撐。「這讓我很訝異,重要的五大科怎麼會空呢?」而他到台東醫院後驚覺:「問題真的很嚴重!」只有他是全職婦產科醫師,其他都是兼職。
余文山說,美國醫師薪水約為台灣醫師的十倍,靠鮭魚返鄉要美國年輕醫師回來,「說實話很難,多是老鮭魚」,但也有不少醫師和他一樣想回台服務。建議衛福部邀集十二名醫師研商了解困境,並增加系統化的單一窗口媒合機制。
余文山表示,台灣不缺醫師而是資源不均,資源少福利少當然不誘人,提高薪水「重賞」,才會有勇夫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