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錦中漆線粧佛 勾勒莊嚴神態 曹麗蕙 |2017.11.17 語音朗讀 57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北方多聞天王。圖/柯錦中提供 西方廣目天王。圖/柯錦中提供 南方增長天王。圖/柯錦中提供 圖/柯錦中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粧佛藝師柯錦中生長於神壇家庭,從小在佛神像陪伴下長大,小學畢業後即踏入粧佛工藝,四十年來傳承、學習、再造,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工法,獨創出「原木漆線雕」,賦予傳統工藝新生命,他說:「藝術有時代性喜好與演化,在材質上變化,就能展示出時代性的工藝」。 「粧佛」是結合木雕與漆藝的傳統神佛像雕刻技藝。出身彰化的柯錦中,父親是木工也是乩童,家中有十一個兄弟姐妹,因家貧柯錦中十三歲就拜師學藝,而後邊創作邊進修,曾獲「台灣工藝之家」頒證、「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粧佛技術保存者」認證等殊榮。 粧佛技藝多是口傳心授,學徒必須用心聽、看、做,不斷練習模擬仿製,故有「涎藝」之稱,柯錦中繼承的是泉洲派漆線雕的細致工法。 柯錦中說,「粧佛工藝可分為粗坯、修光、開面、磨砂、披土打底、漆線、安金彩繪等七項專業,從開斧到開光點眼,都須嚴格遵守規儀」。 他坦言:「有些師傅只能做到三、四樣,其他外包代工」,但他卻堅持全程不假他人之手,親力親為,「我認為一件作品,從頭到尾以追求極致的『頂真』態度,親手完整創作,才真正具匠師精神」。 柯錦中不僅傳承「粧佛」完整細緻的技藝,當中國大陸佛神像低價傾銷,重創台灣相關產業時,他融古出新,自闢蹊徑,「以前佛神像多用黃土當底漆,但我想何不將木工透明漆應用到粧佛工藝,呈現原木素雅原色?」便獨創出「原木原色佛神像結合漆線雕技藝」,讓其佛神造像有別傳統重金重彩的華麗,反而更添雅緻莊嚴,成功開出一片藍海。 受神佛庇佑 感恩心造像 「對我而言,創作就是修行。」柯錦中表示,從小全家受到神佛庇佑,他都是以虔誠感恩之心造像,「佛神像最重要是五官與精氣神都要飽滿,眼睛更須炯炯有神」,因此他以磁漆彩繪臉部,精雕細琢眼神,並用五行配色,提升法相莊嚴。 〈大聖莊嚴〉(釋迦牟尼佛)是他耗時五年、用生命投注的代表作之一,不僅法相神采煥發,他還以漆線雕細膩纏繞出佛祖的螺旋肉髻,更用「裸線」(漆線原色)呈現伽裟,讓民眾得以窺見漆線曲線之美。 他與文資局共同舉辦的「佛神造像.涎藝四十周年!柯錦中創作展」於台中文創園區展出至十二月五日,除了〈大聖莊嚴〉,還展示〈四大天王〉、四象系列、〈關帝聖君〉等作品。 前一篇文章 泰國鄭王廟 年底竣工開放 下一篇文章 隴台攝影家 記錄絲路好風光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洛城天主教區悼念教宗 西來寺出席彌撒 佛光山捐贈輪椅 大阪市府致謝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大馬東禪寺三皈五戒 培福修慧 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永續展 淡水河生態拾彩國光劇團 推鏡花水月沉浸展時代印記展 看台灣美術300年演變新北美術館開館 推4重量級展覽12公尺高哆啦A夢 6月造訪台北清緙繡、有聲畫 故宮雙展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