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錦中漆線粧佛 勾勒莊嚴神態 曹麗蕙 |2017.11.17 語音朗讀 598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北方多聞天王。圖/柯錦中提供 西方廣目天王。圖/柯錦中提供 南方增長天王。圖/柯錦中提供 圖/柯錦中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粧佛藝師柯錦中生長於神壇家庭,從小在佛神像陪伴下長大,小學畢業後即踏入粧佛工藝,四十年來傳承、學習、再造,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工法,獨創出「原木漆線雕」,賦予傳統工藝新生命,他說:「藝術有時代性喜好與演化,在材質上變化,就能展示出時代性的工藝」。 「粧佛」是結合木雕與漆藝的傳統神佛像雕刻技藝。出身彰化的柯錦中,父親是木工也是乩童,家中有十一個兄弟姐妹,因家貧柯錦中十三歲就拜師學藝,而後邊創作邊進修,曾獲「台灣工藝之家」頒證、「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粧佛技術保存者」認證等殊榮。 粧佛技藝多是口傳心授,學徒必須用心聽、看、做,不斷練習模擬仿製,故有「涎藝」之稱,柯錦中繼承的是泉洲派漆線雕的細致工法。 柯錦中說,「粧佛工藝可分為粗坯、修光、開面、磨砂、披土打底、漆線、安金彩繪等七項專業,從開斧到開光點眼,都須嚴格遵守規儀」。 他坦言:「有些師傅只能做到三、四樣,其他外包代工」,但他卻堅持全程不假他人之手,親力親為,「我認為一件作品,從頭到尾以追求極致的『頂真』態度,親手完整創作,才真正具匠師精神」。 柯錦中不僅傳承「粧佛」完整細緻的技藝,當中國大陸佛神像低價傾銷,重創台灣相關產業時,他融古出新,自闢蹊徑,「以前佛神像多用黃土當底漆,但我想何不將木工透明漆應用到粧佛工藝,呈現原木素雅原色?」便獨創出「原木原色佛神像結合漆線雕技藝」,讓其佛神造像有別傳統重金重彩的華麗,反而更添雅緻莊嚴,成功開出一片藍海。 受神佛庇佑 感恩心造像 「對我而言,創作就是修行。」柯錦中表示,從小全家受到神佛庇佑,他都是以虔誠感恩之心造像,「佛神像最重要是五官與精氣神都要飽滿,眼睛更須炯炯有神」,因此他以磁漆彩繪臉部,精雕細琢眼神,並用五行配色,提升法相莊嚴。 〈大聖莊嚴〉(釋迦牟尼佛)是他耗時五年、用生命投注的代表作之一,不僅法相神采煥發,他還以漆線雕細膩纏繞出佛祖的螺旋肉髻,更用「裸線」(漆線原色)呈現伽裟,讓民眾得以窺見漆線曲線之美。 他與文資局共同舉辦的「佛神造像.涎藝四十周年!柯錦中創作展」於台中文創園區展出至十二月五日,除了〈大聖莊嚴〉,還展示〈四大天王〉、四象系列、〈關帝聖君〉等作品。 前一篇文章 泰國鄭王廟 年底竣工開放 下一篇文章 隴台攝影家 記錄絲路好風光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09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華彩萬象石窟藝術 佛館開幕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佛光會四區年會 信仰傳承佛光永續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時尚老人捐設備 點亮逆風少年舞台夢台北雙年展 思慕為橋連結世界金漫獎 黃健和獲特別貢獻獎台北藝博會 趙無極、草間彌生作品吸睛國際佛光會 3度獲公益金質獎雲門關不掉的耳朵 聲響融入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