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文/李時雍 |2017.09.26
1940觀看次
字級

文/李時雍

車行長路,越過了橋,才進台北,轉個彎又往另座橋上行去。道路沿城市的邊緣而築,蜿蜒也成為河的形狀。入夜這段公車往往沒什麼人,臨窗,基隆河深暗的水面,隱現倒映著樓房麇集的光。我與媽媽坐在靠後的位置,閉目養神或各自回幾則簡訊,或聊聊一天的事。那是夜晚下班回家的路。幾年前,我也進入報社工作,而編輯部恰與媽媽同處同一棟大樓,有時午餐後相偕出門,離去時捎個訊息,約在站牌前彼此稍候。

那四、五年,對我是生涯變動的幾年,退伍、回到台北、開始第一分工作、隨後又返校園,一周多日在汐止公館間折返。除去每個開始時期盼的心情,餘下更多更長的,是纏身日常的疲乏倦感。而媽媽呢,想必更是同樣。她早於我考進淡江大學的中文系博士班,印象中,她總是上午修課,一結束徑直趕往報社上班,晚上則在書桌前安安靜靜地讀書、寫論文,如此復日,直到二○一二年取得學位畢業。

編輯台上多有繁瑣事務。但工作的日子,總也有令人愉悅的時刻。譬如,我喜歡傍晚約莫五點,散步到大樓後方一條短短的市街,彼時,暮色溫柔,群燕繞著樓頂旋飛,有放學的路隊、大孩子在路邊追逐,有小吃攤自助餐香氣四溢。我知道媽媽偶爾也到這兒,帶幾樣晚上餐桌的加菜。譬如與媽媽結束了這一天,乘上公車,手拎一袋袋熱食,兩人迫不及待回家。

又譬如那幾年,經手編輯了媽媽在副刊的專欄「好時光」,為期一年餘,二○一四年底結集為同名散文集;我也因之總是第一個讀到幾篇關於「小西巷」故事的讀者,寫三合院裡從阿祖往下算起、曾經枝繁葉茂的〈五代之家〉,寫在成衣批發集散地長成的少女,翻看《南國電影》、讀華嚴或黃春明,隱隱悸動嚮往有一日走出小西巷。我記得〈走出小西巷〉刊出時的版面上,選用了一幀母親出嫁的老照片,但見窄仄巷弄,好命婆按習俗撐著傘,年輕的父親謹慎地拎著新娘的裙襬。發表當時媽媽寫下了這樣的圖說:「新娘子出嫁,走出兩側堆滿成衣的小西巷,鄰家小女孩,蹲在一角看著,彷彿叩問著她的未來。時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兩年後的未來,我來到這個世界。

偶爾就會有這樣的念頭:通勤生活的這些年,彷彿為的僅只是偕伴於回家的路。媽媽在工作二十年後離開報社。不久我也因緣圓滿地離開副刊,轉往城市的另一頭,投入雜誌編輯更忙錄的節奏。

我不在家的更多的時間,媽媽全心回到寫作。過往那些潛藏在字行、在聊天的話語間回憶的織線,開始真確交織起了名為《小西巷》的一系列故事。媽媽常說,她善於記憶,而確實如此,但寫作期間,她更頻繁於來去彰化的歸途,重回巷弄的深處,對照文獻史料,逐一和大家族長輩們、鄰居耆老進行訪談記錄。

其實,在我較懂事以來,媽媽和外婆的家已經搬遷至鄰近火車站的陳稜路上。極狹的透天厝。外婆的房間在二樓。鄰隔幾步就是有名的肉圓店。十年前,我遠赴嘉義讀中正大學,短短的周末,時而不及回台北,常搭不到一個鐘頭火車來找外婆。越過站前馬路,沿騎樓,走過每每蹓躂的金石堂與玫瑰唱片,折個彎,途經那間老在塵埃裡的華聲唱片行,服飾店、小吃攤,就到了家。整個假日人就在街道踅轉。有時想起了,依憑印象,找到那留有汲水幫浦的巷弄口,蜿蜿走進,迂迴繞到幽暗的舊厝。我對裡頭僅存模糊印象了。再回來時,隔著薄薄木板門,窺見院落盡顯荒廢的模樣,至今堆疊著破爛的棄物。周邊長巷地面,不知何時有了新嵌的磚石,刻印著「小西風華」,巷底,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

那不就是〈阿枝的家庭美容院〉提及家人慣常稱之的「後尾門」、是〈北門福德祠變身大房東〉的深暗弄底、〈柯家擇日館與西藥房〉寫到的巷口汲水桿。外婆每個假日早晨,為我盛好在桌的碗粿和竹筍湯,都留在了〈流動攤販的故事〉,而〈杉行的大觀園〉裡外公為疼愛的小女兒買的河合鋼琴,依舊靜靜地,駐立在此刻台北家的客廳。後來,我才領會,記憶的這與那,相遇的我們,都來自小西巷。

媽媽從《記憶雪花》、《遠方有光》、《穿過一樹的夜光》、《向太陽說謝謝》到《好時光》,近二十年的寫作,對我來說,竟都像是為了一次好好的相遇、預備這趟重逢的路。《小西巷》如一部細筆針織的長篇,書寫者將自身寄寓於消逝的空間、衰微的人事,與枝離葉散的流域;集散、布衣、而望穿,望穿一條迂迴的巷路、流轉的百年五代。

我還是記得一兩件小西舊厝的微小往事。孩堤時的我,總愛在夜深的餐桌,燭黃燈光下,扒著拌有外婆菜櫃上大茂黑瓜醬汁的白飯。某些午後,我會穿梭於繫連著幾幢屋房的樓梯之間,在另一個有鋼琴的房裡,反覆彈練著鍵。愈彈、愈小聲。最後悄悄地,蹓出家門遊戲。

只要憶起,那詞語和音階,就仍懸在凝止的時光;仔細傾聽,竟似一個過長的休止。彷彿等著暫時離家的親人們,歷盡愛戀離散,返來之後,繼續在一起,繼續生活下去。

(本文選自《小西巷》後記,聯合文學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