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京滬高鐵「復興號」開票了!上海到北京距離一千四百六十三公里,比台灣環島一周還長,從九月二十一日起,搭車時間縮短到四小時二十八分。中國人很自豪,時速三百五十公里是全世界跑最快的,「秒殺日本新幹線」,而且快又穩「硬幣豎十秒不倒」。
事實上,這是中國高鐵重回「三五○」,不是創紀錄,這個世界第一的頭銜,究竟是驕傲,還是痛點?
大陸在二○一一年已建成的二點二萬公里高鐵路線,有三分之一是按三百五十公里時速設計建造的,其中包括京津、鄭西、武廣、滬杭等四條高鐵在內。在中國高鐵時速等級區分兩百五十公里、三百到三百五十公里中,時速三百五十公里是最高級的「黃金名片」。不過,六年前,大陸鐵路部踩下「剎車」,高鐵G字頭動車組由時速三百五十公里全面減速為時速三百公里。
當時沒有人公開原因,不過大家都心裡有數,因為鐵路部被揪出有鐵路項目公款被大規模挪用,前鐵路部長劉志軍甚至被拉下馬,貪腐下的工程品質能有多好?而且力推高鐵上路,好大喜功也讓鐵路部財政負債累累。
更關鍵的是,當時中國高鐵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零組件都必須依賴國外進口,可謂「中國皮,外國芯」。
那麼,時隔六年,復興號動車組宣布將在京滬高鐵率先實現三百五十公里時速運營,問題已經解決了嗎?
據中鐵總總經理特別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背書表示,復興號是首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