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喜歡讀文言文嗎?有北一女中的學生認為,就算學測指考會因比例減少文言文題目,但基於基本國文素養以及語文能力,學生仍需要自學文言文,相較於現在課綱自學白話文較多的模式,挑戰更大。也有學生說,降低文言文比例是減少師生負擔,增加學生吸收更多白話文知識的機會。
北一女陳姓學生直言不太贊同白話文增多、文言文減少的新課綱,文言文至少還有約定俗成的概念,而白話文理解卻有見仁見智的可能,比較不易分出鑑別度。若更改比例,將提升國文科學習的難度。
新北市海山高中徐姓學生說,在這個變動太快的年代,國文教育包括文學、語用、文化,「都可以把我們變成一個有自信能力的人」;剛上高中時,有一群理科很強的同學,認為文化基本教材都是教條,覺得很不喜歡,而老師回他說:「如果在你的生命裡是教條,表示你沒有把它『活』出來。」很多弱勢同學看完「岳陽樓記」很有共鳴,直說以後若有機會完成社會流動,一定要向范仲淹一樣回饋社會。
萬芳高中劉姓學生認為文言文比例太高。他說,文言文常是每個學生所苦惱的課文,所以老師會花大量時間在教文言文,把白話文課文用幾節課的時間就趕完,甚至只上一課課文,另外一課自行閱讀,「在文言文比例這麼高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完整吸收到白話文的課文」。他認為,平常不會運用到文言文來對話,能夠讀懂就好,不值得花這麼多時間。
目前就讀國二的張姓學生,是一○八課綱第一屆學生,他說,除文言文艱深,老師還要求全課背誦;老師上課時只直接翻譯,並沒有評論,好像視為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