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台北報導】藉由手表上的旋轉設計,作為麥克風錄音模式的切換;以聲音為媒介,創新幼教玩具能訓練視障兒的抓握能力,愛盲基金會與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合辦「二○○七視障生活用品設計競賽」,將青年學子對視障者的關懷,落實在天馬行空的創意設計,打破視障者生活上的限制。
愛盲基金會企畫總監白紀齡指出,三年前與實踐大學合作服裝設計義賣,結果學生創意,使得義賣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因此這次再和實踐合作,希望為視障者開啟無限可能。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鄧建國表示,這次的參賽作品,已由單純的功能性思考,擴大到非視覺訊息的符號語言建立。學生試圖以同理心來連接視障者的經驗,創作親善的使用介面,這點值得被肯定。
在六十一件參賽作品中,林怡豪設計的特殊盲用手表奪得冠軍。他利用手表上齒輪的凸點移動來代表時光流轉,使視障者能透過觸覺具體感受時間;而表面兩側的弧形麥克風可以切換錄音模式,方便視障者記錄一天的行程,不會遺忘任何重要的約會。
徐采薇將幼教玩具,融入視障者的學習經驗,獲得第二名。她重新設計造型與聲音配對,讓幼教玩具除了一般兒童可用,也讓視障幼兒能從有聲的互動遊戲,訓練抓握、串疊能力,以及孩童對聲音的專注與辨識靈敏度。
此外,有學生透過立體音效,製造「聲球」,藉由結合丟、接動作的趣味遊戲,讓視障者能從中達到運動與掌握環境的功效。也有學生將指甲彩繪的概念應用在點字轉印上,讓視障者到郵局、銀行辦事時,可將號碼牌上的數字轉印在指甲上。
此次前三名得獎作品的實體外觀模型與圖像,將在五月七日至二十日於台北世貿展覽館「二○○七新一代設計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