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紀念碑平反冤屈 原民促法規鬆綁

 |2017.08.14
115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政府推動原住民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聚焦於原民、漢人衝突。然而台灣原民歷史中,還有一段日本殖民歷史,有待重新挖掘、解讀與「轉型正義」。

花蓮縣卓溪鄉公所,最近建請原民會為百年前在拉庫拉庫溪流域遭日人殺害的布農族人興建紀念碑。然而,該區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此一提議違反玉山國家公園禁止事項第六條「禁止燃放鞭炮、煙火、焚燒冥紙及設置紀念碑、牌、神壇與祭祀設施」,遭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拒絕。

卓溪鄉公所農業暨觀光課長高榮生表示,一九○九年至一九四○年之間,居住於此區域的布農族祖先,因不滿日本理蕃政策、起而反抗遭殺害。其屍骨遭隨意丟棄、無人聞問,子孫後裔蒙受不公平冤屈。

日據時代後期,日本為了紀念對抗布農族的殉職警察,在此一區域設置至少十七個紀念碑,悼念其「功績」。「為什麼他們有,我們卻沒有?」高榮生說,當布農族後裔經過這些用日本觀點書寫的紀念碑,會認為祖先是「鬧事的野蠻人」,不知他們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土地起而抗日。

日方這十七個紀念碑,皆以國家級規格設置。高榮生說,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可以立「解說牌」代替立「紀念碑」。但布農族族人認為,相較於日本紀念碑的國家級規格,「解說牌」不夠隆重,「紀念碑」方能彰顯原民轉型正義。

高榮生擔憂,政府可能不想挑起台日衝突。但他認為,立紀念碑不是想掀起仇恨,而是「讓子子孫孫知道真相」,並讓紀念碑成為「紀念和平的象徵」。他指出,對於日據時代犯下的錯誤,政府必須勇於承擔、概括承受。

原民會回應,將協助卓溪鄉公所與內政部等相關單位,研議籌建的可行性。原民會副主委伊萬納威指出,原民會希望玉山國家公園鬆綁法規,期許未來在所有日據時代的日本紀念碑旁,都能另立原民觀點的紀念碑,讓不同史觀並陳,也拿回原民的歷史發言權。

台博館展示企劃組副研究員林一宏,曾出版專著《八二粁一四五米》研究這段歷史。他說,當年日本理蕃政策對原住民造成巨大的衝擊與傷害,是原民轉型正義中不能缺少的一塊。但台灣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政府也不重視,造成歷史遺跡上「只有日本紀念碑」的奇異現象,該是好好重視日本殖民歷史的時刻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