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法師 圖/人間社
一般人聽到管理,都會想到:行銷管理、資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財務管理等。曾經有人問我:「佛陀紀念館自二○一一年落成至今,才短短五年多不僅獲獎無數,更成為ICOM國際博物館協會最年輕的正式會員,有甚麼特別管理方法?」圖/人間社
文/如常法師
一般人聽到管理,都會想到:行銷管理、資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財務管理等。曾經有人問我:「佛陀紀念館自二○一一年落成至今,才短短五年多不僅獲獎無數,更成為ICOM國際博物館協會最年輕的正式會員,有甚麼特別管理方法?」
記得二○○二年我剛從佛光大學研究所畢業,家師星雲大師要我接任佛光緣美術館執行長一職,以文化弘揚佛法。當時佛光山共有九所佛光緣美術館(現在全球有二十四所美術館),我自忖對管理學一竅不通,更不懂國際管理,如何勝任「執行長」一職,但大師說:「佛光山的宗風是一切『做中學』,自然眾緣成就。」
一路來,謹記大師的教導:「做中學」。因為不懂,所以我請教專家,用心傾聽,然後在不斷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累積經驗,進而發展出自己的觀點。二○一三年接任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一職,心中更是惶恐……凡事無不兢兢業業、如履薄冰。
回想佛陀紀念館何以能在短時間內創下此奇蹟?猶記得創建之初,不論軟硬體設施,只要請大師指導,他最後總會加上一句:「建設佛陀紀念館要把『人』放在心中,一切都須以『眾』人的需求去考量呀!」
在佛館這段期間,我再次謹記大師的教導,不管在人事管理、展示管理等,我都秉持大師創建佛館「以人為本」、「以眾為念」的理念,實踐「三好、四給」──「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核心價值。
星雲大師一向主張「集體創作」,他說:「我覺得最上乘的管理方式,應該是讓大家自動自發,肯定彼此所扮演的角色,互相合作,共同奮發突破。」大師也大力提倡「同體共生」的精神,他說:「我覺得最高明的管理原則,應該是讓整個團體能夠產生共識,而上下一條心。」所以舉凡辦展覽、學術研討會、神明聯誼會,或綠化環境、會客宴請等,甚至3D光雕煙火秀,我都請大家在天馬行空的腦力激盪過程中,一起找到新的創意。
「管理」在一般人的觀念裡,是指高階層的人指揮或督導他人工作,含有「權威」的意思,但是星雲大師說:「我覺得管理不是命令、不是指示、不是權威;管理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場互換,要讓人心甘情願,給人信心,讓人歡喜跟隨,這才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而且,管理者不能總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要常常深入群眾,和大眾建立『生死與共』的觀念及感情,才能發揮團隊的最大力量。」
如果再問我佛陀紀念館的管理之道?那就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及佛光山、佛光人集體創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