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的寺廟中,同時保存明代繪畫和雕塑的情況極為少見。中國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介紹護法殿內的精美壁畫。圖/中新社
藏區的寺廟中,同時保存明代繪畫和雕塑的情況極為少見。中國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介紹護法殿內的精美壁畫。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一座寺廟長期封閉的護法殿內,一至二日時被發現保存相當完整的明代藏傳佛教壁畫和泥塑雕像。這些新發現的重要文物遺存,有助於填補藏傳佛教研究的多項空白。
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報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專家團隊在藏族自治州石渠縣真達鄉嘛達寺一座長期封閉的護法殿內,發現保存了十四尊佛像。
近年來,甘孜地區雖然有明代的經堂碉發現,但主要集中在甘孜州康定市與丹巴縣,石渠的發現是甘孜州最北明代藏傳佛教壁畫和雕塑分布點,也是首次在石渠發現明代藏傳佛教經堂。
報導引述專家指出,整個藏區的藏傳佛教寺廟中,同時保存明代繪畫和雕塑的情況極為少見。尤其是大型雕塑,多為泥胚,極容易遭到破壞。
據了解,此前甘孜州境內發現的明代藏傳佛教繪畫只見於碉樓中,而非純粹的寺廟建築,歷史背景和宗教功能並不清晰。
「嘛達寺護法殿是寺廟的一部分,其宗教意義和歷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價值更高。」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指出,同樣一尊菩薩畫像的兩面,風格演變是非常大的。新的和舊的、古典的和現代的兩種藝術風氣放在一起,這往往預示著新的藝術風格開始產生。
這些佛像色彩鮮豔、線條流暢、裝飾典雅,具有強烈的本土特色,代表明代藏東地區藝術轉變前的風格,是目前研究早期藏東藝術風格的重要壁畫作品。
護法殿內壁畫面積約三十一平方公尺,新發現的雕塑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五尊,分別是黃財寶天王、四面大黑天、六臂大黑天、大威德金剛、吉祥天母。每尊的衣飾繁複、色彩猶新,威嚴之氣絲毫不減,特別是大威德金剛與吉祥天母幾乎與人等身高度,是十六世紀藏傳佛教難得一見佳作。
寺院僧人表示,這座寺院建立於一二六九年,但年久失修。目前保存有壁畫和雕塑的護法殿牆體嚴重龜裂變形,建築狀況危險,壁畫和雕塑都在自然損壞中,必須盡快採取措施,以保護這些珍貴藏傳佛教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