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舉辦佛教學系三年級暑期實習行前培訓暨一、二年級行門課程。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人間社記者彭高鳳大樹報導】佛光大學為落實解行並重教育,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舉辦「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三年級暑期實習行前培訓暨一、二年級行門課程」,八十四名青年學子不畏酷暑炎熱,仍然勇猛精進、奮發向學。
二十七日禮請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闡釋「解門行門並重」意涵,分享追隨星雲大師弘法六十年,擔任說法講經的即席翻譯,以及協助星雲大師辦學的所見所聞,見證大師高瞻遠矚的智慧,與人間佛教遍灑世間的真善美。
慈惠法師指出,不同於主要涉獵知識、理論、思想等,而不講究實踐的哲學,佛教強調起而行,從自身實踐中印證和體悟真理,因此解門、行門並重。佛光山禪淨共修,修禪不局限於佛教徒、出家人,歐美人士、台灣諸多大企業家每年會於佛光山參禪潛修。慈惠法師策勵學子,將禪修養成習慣,每日早上或晚間利用十分至三十分鐘禪坐,遇事更能冷靜、思路清晰。
「在星雲大師的悲心宏願下,所有不可能都變為可能。」慈惠法師說,結合眾人力量,完成百年建校偉業的百萬人興學、照顧偏鄉資源不足學童,讓知識不脫節的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甚至今年為偏鄉小學畢業生舉辦隆重的聯合畢業典禮等,這些都是人間佛教給人歡喜的實例。
「如是因,如是果的緣起法,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一個好因緣會延伸為順增上緣。」慈惠法師以星雲大師「給」的人生,勉勵青年要受人肯定、認同,就應廣結善緣,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滿足大眾所願,留下好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