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出家儀式,十七歲的沙赫(右一)成為苦行僧。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世界看破世俗而出家的人有多少呢?印度最優秀高中生沙赫(Varshil Shah)本來前程似錦,但他卻放棄進入一流大學,而是選擇剃度出家,其遁入空門的原因竟是「最高分不會帶來快樂」。
《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報導,印度十七歲資優高中生沙赫,家住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市,他於上月二十七日的第十二級考試上得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級分,成績為全邦之最。不過,沙赫卻於八日舉行剃度儀式。他表示,自己對一流大學、高階工作不感興趣,而是一心想成為耆那教僧人。
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的報導,沙赫的父親是稅務官。家裡沒有電視與冰箱,必要時才會用電,因為他認為使用過多的電會使很多動物受害。
經過父母的允許之後,沙赫決心過著苦行僧的簡樸生活。在父母允許及見證後,在儀式上拿掉身上的物件以及現金,象徵脫去世俗的欲望,經過剃度等儀式,成為一位真正的苦行僧。
「新德里電視台」(NDTV)報導,被問到出家的初衷是什麼,沙赫說:「在考試上得到最高分,不會帶來快樂。物質世界不會給予百萬人尋求的永恆快樂,只有內心的平靜才會有永恆的快樂。」
人們如何能得到快樂?根據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的最新研究,比起雙倍的薪水,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伴侶關係,才是真正的快樂關鍵。
倫敦政經學院分析過去的研究資料,共有全球二十萬人包含其中。研究人員以零至十的級分,衡量影響幸福的各種因素。
研究發現,伴侶的離異或死亡,使人減少零點六的快樂。反過來說,擁有親愛的伴侶,也會使人增加零點六的快樂。另外,為憂鬱和焦慮所擾的人,則會減少零點七的快樂。失業的人也會喪失零點七的快樂。不過,失業沒有心理問題那麼普遍。
社會關係 幸福感指標
有趣的是,研究也顯示,當薪水加倍時,人的快樂提升小於零點二。換句話說,相較金錢而言,擁有良好關係和心理健康更能使人快樂。
研究共同作者拉亞德(Richard Layard)指出,這項發現意在告訴政府,應重新評估優先順序,首要之務是「創造幸福」,而非「創造財富」。
不管是農業社會或是現代科技社會,幸福的祕訣都是一致的: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感覺受尊重、有一份令人充實的工作,都能夠增加幸福感。加州大學心理學家索尼婭(Sonja)認為,最能夠顯著預測幸福感的指標就是人們的社會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