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行腳 【世界文化遺產/仁和寺】 圖/陳碧雲 |2017.06.14 語音朗讀 9278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金堂 圖/陳碧雲 二王門 圖/陳碧雲 經藏 圖/陳碧雲 勅使門 圖/陳碧雲鐘樓 圖/陳碧雲金剛華菩薩 圖/陳碧雲五重塔 圖/陳碧雲金剛華菩薩 圖/陳碧雲 仁和寺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是真言宗御室派的總本山,由宇多天皇在仁和4年(西元888年)創建。山號大內山的仁和寺主要奉祀的是阿彌陀如來,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仁和寺是所謂的「門跡」寺院之一,「門跡」指的是皇族擔任住持的特定寺院。當年自宇多天皇讓位給醍醐天皇,退位遁入佛門成法皇後,在仁和寺出任住持之職,自此前後長達30代的住持皆為皇族親王,因此獲得「御室御所」的別稱,是日本門跡寺院之首。直到明治維新後,第30代純仁法親王還俗,才改稱為「舊御室御所」。 仁和寺的宗教地位甚高,境內建築多來自皇居移建而來,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國寶收藏無數。 最初的建物在應仁之亂中多數燒毀,現存的建物是在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家光(1604年-1651年)協助之下才重建完成,並將當時京都御所內的紫宸殿、清涼殿移築來此,成為現今所見的金堂、御影堂,並重建五重塔、二王門等,還有其他重要文化遺產觀音堂、鐘樓、經藏等,恢復昔日皇家寺院的宏偉風貌。 腹地廣大的仁和寺,建議別錯過二王門至中門景觀。左側以勅使門為主,京都技師龜岡末吉所設計,是專門迎接天皇的特使所設置,現今一般人仍無法由此進入。四腳唐門建築,屋頂為唐破風的檜皮茸,兩側為閘扇,門上刻有牡丹唐草、寶相華唐草文樣外,飾以象徵英明領導者現世的鳳凰、皇室菊紋刻飾,花樣繁複,鏤空窗櫺上極盡雕刻美學。 除了宗教與歷史上的重要性外,仁和寺也以櫻花聞名,境內約有200棵被稱為「御室櫻」的櫻花樹。這些櫻花樹比一般的櫻花樹低,枝幹低伸給人一種低頭請安的視覺印象,而有「多福櫻」的別稱。約在每年4月20日過後才會盛開,是京都各個賞櫻勝地中花期最晚,被視為賞櫻季完美的收尾。1990年仁和寺的御室櫻,還獲選為日本櫻名所100選之一。 【金堂】 仁和寺正殿。現今的金堂為寬永年間(1624-44)將原本建造於慶長年間(1596-1615)的紫宸殿(皇宮)移建至此。該堂為現存最古老的紫宸殿,展現出當時宮殿建築的特色,被指定為國寶。堂內安置有正尊阿彌陀3尊像、四大天王像等。 【二王門】 氣宇非凡的仁和寺,可從二王門(又稱仁王門)可窺一二,矗立的巨門高達18.7公尺,屬雙層式的入母屋造木瓦葺結構。大門左右各由密跡金剛和那羅延金剛,如門神搬守衛著仁和寺,因而稱為二王門,與南禪寺、知恩院並稱為京都三大門,所不同的是其他兩寺為禪宗式樣,仁和寺為純和式古典建築。 【經藏】 重要文化遺產之一。建於寬永至正保年間。建築風格為禪宗樣(即鐮倉時代1192-1333與禪宗一同傳來的中國宋代建築樣式),有藍綠色鮮豔的花頭窗櫺。內部安置有釋迦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佛像,牆面上有菩薩及羅漢。內部中央有八面體的迴轉式書架(即所謂「輪藏」),各面96箱,共計收納768個經文箱。經文箱內則收有天台宗學者天海大僧正版《一切經》。 【鐘樓】 重要文化財之一,是江戶初期代表性建築,下部有若裙襬狀,被稱為裙腰式。 【五重塔】 建於寬永21年(1644年),塔高36.18公尺,與東寺的五重塔一樣,其最大特徵是由上而下各層塔高無差異。塔首層正面掛有象徵大日如來佛的匾額,內部則安置有大日如來佛像等。塔的中心柱四周,有四根被稱為天柱的塔柱支撐著塔身。塔柱與牆面刻畫有佛像及真言八祖像。 前一篇文章 京都行腳 下一篇文章 京都行腳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悠遊全球書香全球悠遊書香悠遊全球書香 作者其他文章京都行腳京都行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