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7.06.11 語音朗讀 21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施乾良居士 圖/人間社范懷權居士 圖/人間社黃仲強居士 圖/人間社郭琳玲居士 圖/人間社慧屏法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六月四日論談「第一法」主題,由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暨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主持,邀請隆祥經濟發展基金會顧問郭琳玲、佛光山義工會職員黃仲強、救國團總團部前副處長范懷權、佛光山環保組職員施乾良共同與談,分享個人學佛的心路歷程,從佛法中提升自己向善、向上的力量。 慧屏法師表示,會客時常被賓客問起:「佛光山是修什麼道?」他總是回答:「佛光山是菩薩道場,佛光山修的是解脫道。」星雲大師曾提出做人處世的「第一法」:謙讓恭敬是保身第一法、忍耐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養包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自在是養心第一法。 范懷權談及,「謙讓恭敬是保身第一法」,自從親近佛光山後,讓他找到生活處事做人的第一法。恭敬是做人的基本,謙虛就是不過度誇耀自己的才華與價值,謙虛才能觀照自己的不足。忍讓是智慧、是力量、擔當、愛與慈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要把一口氣忍下來,需要很大的力量。 「家」,是講愛的地方。能忍讓,就能把愛散發出來;忍讓,其實就是愛。范懷權說,佛法在恭敬中求,行住坐臥能如法如禮,心中有別人的存在,恭敬必能受人尊敬。佛不需要人拜,佛勸人修身修口修心,時時心存謙卑,生活廣行三好,必能保住身家與性命。 施乾良以「忍耐安詳是處事第一法」,分享數十年來,因反覆吸毒與販毒,從一九九○年至二○一一年都在監獄度過。二○一一年重返社會,母親生病,他連續三年、每天二十四小時隨侍照料。兩年前母親往生,因外甥女在佛光山出家的因緣,為他的母親做佛事,佛光山法師及知賓一百五十多人前往助念,莊嚴的場面讓他深受感動。 施乾良娓娓道來:「我一輩子不曾工作過,在外甥女鼓勵與安排下,到佛光山環保組負責打掃滿香園那片土地,剛開始很掙扎想逃跑,兩年讓我找到人生的方向,從掃地中體悟佛法,更深信因果論,能走入佛門需要具足因緣。」當他第一步踏入佛光山,看見「回頭是岸」的山門,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其對聯「問一聲汝今何處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他說,「猶如佛祖拿著棍棒敲響我的頭,兩年來,從掃地的苦中訓練,從掃地掃出法喜,心也安住下來。」 黃仲強提到,「涵養包容是待人第一法」。因投履歷找工作,因緣際會而接觸佛光山。大師常說:「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事業就有多大。」這句話讓他很受用,佩服大師的管理思想、包容的智慧與涵養,因此發心學習做人要厚道,當別人遇到困難,樂意伸出援手,與人廣結善緣,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郭琳玲則分享「恬淡自在是養心第一法」。她提及,弟媳四十幾歲肺腺癌往生,弟弟與弟媳兩人一路為事業打拚,看見弟媳往生,讓她徹底思索「人生到底是拚事業重要?還是健康比較重要?」去年年底與先生到佛館散步,得知佛館招募義工,於是報名義工培訓,從此找到人生新方向。曾經罹患重度憂鬱的她,靠著堅定的信仰,做義工來安定心靈。 今年參與佛館大佛分香活動,把佛祖迎請到家中,每天做早課,誦持《心經》、《金剛經》,為弟弟、母親祈福。她提起:「很喜歡做義工,下星期在佛館要用英文導覽,所以每天用心閱讀導覽手冊。感謝佛光山安排知賓接待的培訓,讓每個人能人盡其才。做人處事,養心為第一法,做義工讓心安定,更期望自己能夠提放自如。」 前一篇文章 身心的幸福之道 下一篇文章 朗朗晴空 我的母親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4【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朗朗晴空】空有不二【人間行者心】人間文學書香味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4佛法 其實很懂你的心【人間行者心】人群邊緣的風景—— 從掌聲到成全 作者其他文章許夏子母女精進 信仰是傳家寶王淑慧接引全家 兒子建立三好觀念彰化.北斗 河港風華寶斗心 三員趣聞螺陽情彰化.芬園 挑水古道飄桐香 三巖二寺話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