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企業和民眾比賽存錢?據中央銀行統計,今年以來,從農林漁牧、運輸、製造業到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者,全體產業在銀行存款金額「月月攀高」,四月底突破九兆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銀行存款中,「個人存款」占最大宗,很多人以為銀行濫頭寸太多,都是民眾在存錢,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企業比民眾還會存錢。
根據央行統計,全體貨幣機構存款,包括銀行及農漁會信合社等,到今年四月底,高達四十一點二七兆多元;其中銀行存款總額三十二點一九兆,個人占二十兆,公民營企業有九點零三兆元,其餘為政府機關及社會保險及退休金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存款」自今年一月起站上二十點一六兆元關卡後,就不再成長,三、四月甚至小幅衰退;但全體公民營企業存款金額,卻自今年一月起,每月以新增至少一千六百億元的幅度攀升,到四月底已達九點零三兆元,其中民營企業存款八點九兆,占比將近九成九;若就產業類別來看,自農林漁牧、餐飲住宿到批發零售、運輸倉儲、資通訊傳播,甚至金融保險不動產及服務業,四月存款金額都比三月高,結論就是「百業」都在存錢。
企業愛存錢,苦的是承接的銀行業。銀行濫頭寸已過多,企業又「不借錢卻存錢」,把銀行的利差獲利愈壓愈低。央行統計,全體國銀今年首季「存放利差」只剩一點三五個百分點,創下六年半新低。
惠譽信評資深副總經理黃嬿如說,銀行資金浮濫,但市場融資需求低,造成銀行即便好不容易做到放款生意,借款利率卻因為過度競爭也上不去;好在美國今年升息在望,可望帶動長期利率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