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碧伶
扎根希望的種籽,發揮孩子潛能,耐性與適時的牽引至為重要。
一隻園區孵育的企鵝,始終不肯下水。園區請來動物專家,暫時把牠孤立在池中小島上,後來牠終於耐不住滑下水,可是也就在那一刻,牠使出看家本領,在水裡來回衝刺、欲罷不能,從此以後都是群組中第一個下水、最後一個上岸的,因為牠是天生好手。
我想起了當年那位風吹就會倒退的瘦小女生。功課不好,寫字凌亂模糊,老是被排擠,其實她眉宇間流露出幾分黠慧,就是比較怯懦沒信心,加上同儕的奚落,讓她的學習惡質化了。
於是我請她每天幫忙拿教具到班上,藉機與她頻繁對話,聊喜好、家庭……也相互揶揄、打小賭,慢慢地她打開了心結,不再需要去「加強班」,可以在班上自在學習。小朋友的可塑性真的很大,之後她進步神速,隔年升級時已追上同學,不再是班上的醜小鴨。
功文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說:「用對方法,每個孩子都能超越自己。」小小幼苗在學習時尤其需要耐性暖心,了解差異、發掘特性,再適時適切地牽成、拉拔,給予機會。成就別人是人間美事,同時也是成就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