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的生活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2017.06.04
12493觀看次
字級
慧傳法師 圖/人間社
慧澤法師 圖/人間社
知竺法師 圖/人間社
戰淑芬居士 圖/人間社
游馥慈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佛光山在藏經樓法寶堂舉行的福慧家園共修會,五月二十八日講座主題「一日的生活」,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主持,邀請都監院第六文書室主任慧澤法師、女眾學部學生知竺法師、三好體育協會理事戰淑芬、醫學院學生游馥慈與談,藉由出家眾與在家眾一日生活的分享,暢談對佛法的看法,教導大家如何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中。

講座前,南華寺天龍隊表演「非洲鼓」、獻唱「茉莉花」與《人間音緣》歌曲「愛就是惜」供眾,精采表演不但攝受人心,也印證了人間佛教將佛法運用於生活的善美。

慧傳法師表示,分享佛門的一日生活,最主要是引導大家要回歸自我本心,並引用星雲大師智慧法語「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說明,人要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對於一日的生活,應該要做到思考於清晨、行動於白晝、反省於日暮、休息於夜晚,將佛法的內容法要,融入自己的生命與生活,由「求」進入「給」,即是符合人間佛教的思想。

「佛光山重於集體創作、制度領導。」慧澤法師為大家介紹佛門的一日生活,包括大眾生活作息所依照的「鐘板號令」、具有警覺醒悟作用的「晨鐘暮鼓」、早晚課與法器等,並說明「過堂」是一門重要修行,要以一分感恩心「食存五觀」,把食物當成「藥」來滋養弘法利生的色身。

慧澤法師播放星雲大師《僧事百講》來勉眾,每天要自我懺悔、稱念〈睡前祈願文〉、做光明想,全球佛光人以三好、四給,成就「五和」的佛光淨土,便是佛門一日生活的最佳縮影。

從佛光青年因攝受佛法而承擔如來家業的知竺法師,除了分享叢林學院的一日生活之外,也提到從小就與母親到屏東講堂擔任義工,進入叢林學院後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過得這麼簡單,不論是學習典座或各項課程,都是讓自己在「動中養成、靜中磨練」中培養與大眾結緣的方式,依鐘板訓練、學習過團體生活,可讓自己在規律生活中不被外境影響,要時時做好規畫、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讓修行更加提昇。隨後,知竺法師也邀請叢林學院學生以精采表演供眾,與大家廣結善緣。

福慧家園共修會首次有母女檔一同分享的戰淑芬與游馥慈,全家都到現場聆聽,讓與會大眾見證信仰傳承、共組佛化家庭的歡喜與感動。

「佛教從我出生以來,就伴隨著我成長。」三歲就跟隨父母參加水陸法會、連續參加十五年的游馥慈,感恩有因緣生在有佛法的家庭,更感謝父親以「八正道」來教導自己做人處事的道理。

游馥慈提到,身為一個佛光人,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對得起自己良心,母親也教導要相信信仰、相信佛教,由於五歲就乞受「五戒」,透過參加法會與各項活動,讓自己在多聞熏習中懂得佛門的道理,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很早接觸佛法,因為學佛讓自己的人生過著更有意義。

「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幫助別人的機會。」戰淑芬談到,給予下一代學佛因緣是父母的責任,做為一個佛教徒,行佛非常重要,星雲大師曾教導大家「我是佛」,行佛不難,難在於用心,但行佛也要有智慧,星雲大師的智慧法語「信仰要生活化,生活要佛法化」,更是自己學佛與行佛所奉行的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