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紹湖(前排中)從臨時村幹事當起,進修苦讀22年後當上校長,刻苦的成長經驗成為學生們最好的教材。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南投縣延和國中校長林紹湖從臨時村幹事當起,靠進修苦讀22年,最終當上校長,刻苦的成長經驗成為學生們最好的教材。
教育部近期更新的「教育家部落格」,刊登林紹湖的成長故事。
林紹湖出生不久,父親便因病過世,靠母親養大,他從小就有當校長的夢想,但經濟狀況不允許,高職畢業、服完兵役後,便到鹿谷鄉公所當臨時村幹事。但他並沒有放棄理想,利用夜晚時間苦讀,依序修讀了空中行專課程、嘉義師院學士學分班,最後考上彰化師範大學的教育研究所。
歷經22年,林紹湖終於當上校長,也因人生繞了這麼一段「遠路」,他對於弱勢學生特別能感同身受;他當上校長後,致力和慈善單位合作,給予就學扶助、急難救助金,921地震後許多家庭破碎,他也全力投入,協助校園重建。
林紹湖也重視資訊教育,自己以身作則、多方嘗試,很早就開始玩噗浪(Plurk)。他參與發起「全國教育噗浪客年會」,透過網路平台分享經驗;他把噗浪當作教學分享平台,讓教師們在上頭丟出碰到的問題,其他教師就能集思廣益,提出解決方案,還可以一起合作完成教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