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公車停靠 基布烏有故事

 |2017.03.20
95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嘉義訊】為何「基布烏」站牌從未有公車停靠?原來和遷村有關。嘉義縣公車在山林、平原和海邊奔馳六十四年,是許多人的歷史回憶。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名作家王瓊玲,還曾打工當過車掌小姐,在車上聽了許多故事。

阿里山鄉公所專案人員湯文賢曾在網路上詢問鄉親,基布烏站前後是竹林和廣大樹林,上一戶離五公里,下一戶離六公里,未見有人在基布烏上下車。有村民笑說,是給司機下車尿尿用的,還有人笑稱「莫非是幽靈公車」,亦有退休校長納悶,一直想不通為何有這一站。

有村民說,基布烏早期有人居住,所以當地還有類似梯田和一些工寮,後來遷至福山部落,但仍會前往基布烏務農,當時只有公車交通工具,如今都開車前往,見證時空的轉變, 值得保留。

村民說,基布烏名稱是「tupuu」音譯,七十年前曾有上百人居住,後來因地層滑動列入危險區而遷村到福山部落,現已無人居住。

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瓊玲從小住在梅山鄉,大學四年的寒暑假都返鄉到嘉義縣公車處當車掌小姐,每天十多小時往來梅山、溪口、新港、大林等地,聽到鄉親們說了更多的故事。這段打工歲月當時很辛苦,如今覺得收穫很多。嘉義縣公車處資深員工說,有些偏遠路線到各鄉鎮山區,下午發車,沿路載學生和民眾回家,但到了山區已是晚上,一大早又得從當地山區發車下山,公車司機、車掌就得在山區寺廟香客大樓過夜,不過晚餐總有好客民眾招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