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水要利用大數據管理運作,降低漏水率。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最近水利系統都吹起缺水警訊,繼水利署在新北、桃園與新竹地區啟動一階限水措施後,高雄也將在二十日加入限水行列。面對七十四年來第二乾枯的缺水問題,台水公司開始啟動大數據管理運作。
台灣自來水公司全國有十二個區處、三個工程處,這些單位散布各縣市,他們的運作攸關著全國民眾用水的穩定與安全。台水公司近年來各區處陸續引進SCADA數據截取、資訊管理控制軟體,幾個用心的處長和操作同仁,已經摸索出利用大數據管理操作的運用,數百位同仁目前都在使用手機和平板,監控水量、水壓、水質……等資訊。
台水公司透過全國這幾千點每隔幾分鐘傳來的大數據,妥善運用管理供水,可以降低漏水和大管線的破裂,並且收集民眾、企業用水的習慣,和尖峰、離峰最佳操作模式。最近幾個月利用這些數據,已經發掘出多處原本難以偵測的漏水點,今年台水將善用這項工具,把年度漏水率降低到百分之十六以下。
台水董事長郭俊銘表示,他借鏡台積電發展的成功模式,希望公司能夠逐步建立自己的系統建置能力,因為台水公司是世界上少見的,擁有一百多個獨立供水系統的公司,加上台灣擁有非常多的軟、硬體人才,希望透過這次嚴峻的供水年度,架構起大數據管理自來水供應的機制。
監察院監委去年調查全台漏水率、漏水量發現,台灣自來水每年漏水十億噸,相當於二座半石門水庫蓄水量,但自來水管線每年汰換率僅百分之一,要求行政院與經濟部應針對糾正缺失,加速解決漏水、更換管線問題。
年漏2.5座石門水庫
台水公司管線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已逾使用年限,超過百分之十六的漏水率,與日本東京的百分之三比較,明顯過高,每年流失達十億噸,加上每年農業用水於輸送過程中漏失約五十億噸,合計每年漏掉六十億噸珍貴水資源。
監察院並指出,自來水事業無足夠資金汰換管線,歸因於低水價政策,不合理的水價,受益者是用水大戶,造成社會不公平。
如果台水大數據管理運作能發揮預期作用,降低漏水率,對於改善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可望有莫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