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寒溪國小孩童喜獲毛帽,露出開心笑容。圖╱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提供
佛光山雲水書車開進台南市新市區大社國小,同學迫不及待在書車旁選書。
圖╱資料照片
【本報高雄訊】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舉辦「永遠從關懷出發—將愛戴起來」活動,去年底隨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義工編織的毛帽,捐贈給偏鄉小朋友,將溫暖帶給需要的人。
這個活動從二○一六年十二月開始進行,選擇的是雲水書車曾到過的偏鄉小校,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共有六所,包括宜蘭寒溪國小、南投仁愛鄉力行國小、南投竹山鎮大鞍國小、台東北源國小、新竹錦山國小、屏東羌園國小等;這些學校交通較為不便,留下來的小孩較多弱勢,有的全校只有幾位學生,最多也只有二十多位學生,這回雲水書車帶來的,不僅是書籍,還有台北道場義工們為偏鄉孩子們編織的愛心。
手織保暖圍巾 美觀耐用
「永遠從關懷出發—將愛戴起來」的活動,緣起於美術館義工的善美想法。他們想到寒冷的冬天,偏鄉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些毛帽、圍巾,手打的毛帽及圍巾不僅美觀,也較保暖耐用,因此有了編織毛帽、圍巾的動機。
許多義工想為孩子盡心的努力令人動容。比方義工江明鴻,耄耋之齡的他,患有帕金森氏症,因從未編織過毛線,為了孩子開始了一生中難得的新體驗,不懂上針、下針的他,奮力完成作品,來回不知拆了幾次毛線,一件作品花了五到六小時才完成。美術館台北館義工從前年開始編織至去年十二月止,編織近四百件毛帽及圍巾。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去年十二月開始到六校進行發送毛帽及圍巾。每到一所學校,都受到熱烈的歡迎。南投仁愛鄉力行國小的孩子以泰雅語中的「賽考利克語系」致詞說:「有人說:看一本書,就可以打開一扇窗。又有人說:打開一本書,就好像打開一個世界。看書,可以增加我們對世界的了解,尤其是在我們這麼偏遠的部落,不容易和外界接觸,但雲水書車每個月不辭辛勞的從遠方來到我們學校,讓我們這麼偏遠的學校學生,都有看到世界的機會。所以非常感謝佛光山的用心與愛心。」孩子的話感動所有的義工們,完全忘掉路途的勞累。
社會溫馨 力行三好回饋
宜蘭寒溪國小在毛帽頒贈儀式中更大顯身手,以原住民泰雅舞蹈、直笛、木琴、森巴舞等,來感謝書車義工。蘭陽別院住持覺來法師致詞說:「書車讓我們養成閱讀習慣,帶動學校的讀書風氣,找到精神糧食,寒冬送毛帽,能讓人感受社會是溫暖的、宗教是溫馨的,希望大家能以回饋感恩的心,回饋大家編織的愛心,記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新竹關西的錦山國小一年甲班劉芷妤回饋說,每次他都很期待書車的到來,因為書車的書籍種類很多,其中最喜歡借閱美勞類和立體書。六年甲班鍾浩偉說戴上這頂毛帽,感覺非常溫暖,想要送給媽媽,因為媽媽每天在寒風中騎車接送他們上下學,非常辛苦。竹東大覺寺當家永澄法師點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希望小朋友善用書車資源,透過閱讀打開無盡的生命。
南投縣竹山鎮大鞍國小校長劉育成在毛帽的捐贈典禮中,感謝星雲大師的睿智創辦雲水書車,將知識傳遞至偏鄉;幾年來孩子在閱讀上的成長和改變有目共睹,學校在二○一五年得到教育部舉辦的「閱讀磐石獎」,為表達孩子的感恩,劉育成將學生手做陶藝作品的義賣所得,回贈書車作為購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