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邱立本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執筆人:邱立本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雞年伊始,全球格局出現微妙而又巨大的變化。這主要表現在中美兩國在國際上的角色互換。美國變得愈來愈向內看,愈來愈保護主義,在「美國優先」的口號下,揚棄了二戰以來的國際主義的視野,將內政問題列為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而中國則是剛好相反,變得愈來愈有寬廣的國際視野,愈來愈開放,推動「一帶一路」的願景加速落實,將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發展緊密地聯繫起來。
這是奇妙的角色變化。美國在川普當政後,治國理念出現大變化。它的保護主義顛倒了全球化的原則,不再開放市場,也對人才的自由流動加以種種的限制。而相對地,中國確實高舉市場自由的大旗,確保全球化的價值觀與實踐,可以全面落實。李克強總理在北京兩會的演說,強調中國對自由貿易的堅持,認為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世界市場的開放是分不開的。
較早時習近平訪問達沃斯所發表的演說,也是以開放為主題,強調只有在全球化的格局下,各國才能互動互贏。
乍聽下去,還以為習近平與李克強說的是美國總統的演辭。但時移世易,今天的中國,剛好扮演了美國要退出的世界角色。
這就是雞年的微妙轉折。自由貿易的「一雞死一雞鳴」,美國從全球化的格局退卻,中國卻勇猛地領導全球化的最新格局。一退一進,可以說是「無縫銜接」,完成了世界歷史的華麗轉身。
這也是歷史的巨大諷刺,今天中國的發展愈來愈離不開世界的繁榮發展。中國不再是以前的廉價市場與廉價的勞工市場,而是具備「後發優勢」的崛起中的大國,不斷在不同領域創新。中美之間的角色互換,加速中國國力的上升。
中國後發優勢,表現在「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領域。任何一個在今天前往中國旅行的遊客,都會驚訝與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普及與影響力。即使在市場上買一斤青菜,街頭買一份報紙,都可以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付錢,簡單俐落。中國人沒有經過支票經濟,也沒有流行信用卡,而是直接「蛙跳」到手機的移動支付,變成了一種全民的金融革新。
有了手機的付錢利器,就可以便利地使用「滴滴出行」的專車服務,不用在街上等計程車,無遠弗屆,交易過程也是靠手機。而近來興起的「摩拜單車」、「OFO單車」,也是靠手機來定位和付錢,解決出行時「最後一里路」的問題,也成為很多人運動與健身的恩物。由於一小時才一塊錢的價格,每個人都付得起,使得騎自行車成為一項最新的時髦玩意。
更不要說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也站在前沿的領先位置。各種千奇百怪的機械人,汽車的自動駕駛,和大疆的無人飛機,都是中國的強項。
這都對美國構成巨大的挑戰。但美國政治目前還處於嚴重的內耗局面,意識形態之爭不知伊於胡底。在公共政策方面,無法凝聚強大的共識,而相反的,中國人都有一種強大的創業與創新意識,要爭分奪秒,爭取改善自己的生命軌跡,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
顛倒的世界格局,也是顛倒了的權力生態。中美在二○一七年歷經一個方向交叉的拐點。中國的後發優勢,也使得中國在國力比賽的跑道上,可以「彎道超車」,超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