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工總和商總昨天出爐的調查顯示,「一例一休」上路後,百分之七十二點八的企業年增逾百分之三的人事成本,百分之六十七點四的企業有員工排班困擾,更有二成以上企業將採「生產線外移」、「轉單」、「歇業」因應,顯示「一例一休」將掀起台灣產業外移潮,使產業空洞化危機雪上加霜。
面對「一例一休」總體衝擊,調查顯示,單一企業每年實際增加人事成本金額最高為十二點八一億元,有百分之十五點五的企業乾脆「加速自動化」,百分之十四點二的企業「將生產線外移」或「轉單」因應,百分之六點二的企業則乾脆「歇業」,也有企業表示將採凍結工資、不接急單、增聘外勞、請求政府補償、縮小規模、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加班、老闆自己做、儘量不在休息日加班。
「『一例一休』若再不修正,產業勢必外移,對台灣經濟的傷害超乎預期」,工總祕書長蔡練生強調,出口型製造業以代工居多,面對國際競爭下,無力將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只能被迫將產線轉移到海外,「不僅很多國內企業想撤資,連美僑、日僑等外資也想撤」。
「台玻集團以減產來因應,後續不排除將產線轉移到對岸」,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強調,「一例一休」除導致成本增加外,未來還需面對營所稅及勞保負擔調升的重壓,國內投資環境惡化,「企業自己會尋找出路」。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憂心,「一例一休」上路後,服務業雇主和員工因加班費、工時等問題嚴重對立,面臨缺工行業請不到員工,縮減營業時間又賺不到錢,乾脆選擇熄燈,特別是餐飲、貿易、包裝服務、漁業加工等行業處境最為艱難,若不修改,勢掀一波關店、關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