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堂創意木偶團

文與圖/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2017.02.19
4525觀看次
字級
八仙系列—〈自創曹國舅〉 圖/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自創姜子牙〉 圖/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天照大神〉 圖/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圖/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圖/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圖/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圖/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文/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

「三昧堂」源於佛門用語,原為成員中劉國安在嘉義開的古董店店名,其成員是由一群不同領域的業餘布袋戲迷所組成,包括工廠作業員、大學助理教授、電視台導播、補習班主任等。成員們從最初收藏電視木偶到開始自創布袋戲角色,從買偶頭、畫設計圖、做衣服、做造型、角色命名與設定等,每位成員都有各自的專長,通過彼此的合作與共同討論,至今已經創作超過一百四十尊木偶。

因成員都住在嘉義,因此嘉義市文化局二○一 一年「台灣首次的自創木偶展」就在嘉義市交趾陶館舉辦,展覽後引起各界關注,許多報章媒體紛紛前來報導,連續兩年代表台灣在「北京國際動漫博覽會」展演,之後受邀至大陸北京、廈門、山西、等地展覽。二○一五年受邀到日本偶戲最高殿堂——川本喜八郎人形美術館展出,是台灣第一個布袋戲團體受邀到該美術館展覽。二○一六年四月隨外貿協會代表台灣至上海、德國,以台灣特有布袋戲文化,做出自己的品牌與口碑,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爭取到許多發聲的機會。

為了讓台灣布袋戲文化可以繼續傳承,「三昧堂」在展覽期間會進行各式手作教學,像是木偶道具,有羽扇、絹扇、玉如意、拂塵,偶用帽子、鞋子,創意軟陶公仔教學等,都是上課的主要內容,參與活動民眾還可以上台體驗操作大型的電視木偶,期間也提供免費布袋戲木偶健診維修服務,只要有需要的朋友皆可帶自己珍藏的布袋戲偶來整理維修。

關於「自創」這件事

所謂「自創木偶」,意即非仿造電視木偶角色造型,整尊木偶的整體設計到製作,皆是「自創」,是具有「創作者靈魂」的藝術作品。

「三昧堂」的成員從收藏電視木偶到開始自行創作木偶,十年來涓滴在心,從買偶頭、畫設計圖、做道具開始,一項一項從購藏走進「自創木偶」核心殿堂,三昧堂的成員對於艱辛的創作之路侃侃而談,有嘆氣有驕傲,更多的是挑戰不可能的決心。

也許癡心不足以形容三昧堂對作品的執著,成員們不斷挑戰「自創木偶」的「完美境界」,不斷地挑剔造型、修改設計、尋找稀有素材,硬著頭皮不理會失控的預算,從二○一 一年的個展開始失速爆炸的粉絲數量開始,作品數量也開始迅速累積,三昧堂的「自創木偶」之路正在穩穩的上坡路上努力前行!

◆《嘉偶天成》——三昧堂原創戲偶特展

展期:2017年01月14日~02月26日

展地: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第三展覽室)

屏東市建華三街46號3樓

八仙系列—〈自創曹國舅〉

偶頭為邱明薪師傅雕刻,洪劍山師傅重粉。因為其為國舅身分,所以造型與偶衣極為華麗。官帽以壓克力製作,側邊是縷空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可以看到頭冠內部繁複的造型設計。設計偶衣時用了百褶,製作時主布選擇綠色,配布為黑銀色象徵官府的蓮花布,還用到部分織綿緞。

〈自創姜子牙〉

偶衣的設計以素雅為主,用蠶絲布與緹花布和為主布與配布,由於沒有華麗的飾品點綴,採用多層次的翻面手法,做出兩片菱形的皮革與不對稱的小布條,讓素淨的偶衣多了一點小變化。偶頭為邱明薪師傅的作品,造型用白髮顯示其真實年紀,造型和偶衣相同走的都是極簡風,頭上挽了簡單的髮髻,最後再戴上壓克力製仿琥珀的帽冠。

〈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是掌管太陽之神,一般人認定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孫,所以衣服與造型的主色用的是日本人視為吉祥色的白色。日本人都會摺紙鶴為人祈福,衣服的創作發想是呈現日本摺紙的感覺,所以用了很多摺紙才有的特殊角度。

〈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是由孔雀修煉成人身,所以偶衣和造型的配色就以孔雀身上的綠、褐、藍色混搭,經典記載明王有頭冠、瓔珞、耳璫、臂釧,種種莊嚴,嘗試用羅馬人的托加長袍結合僧袍製作出偶衣,造型則搭配繁複的頭冠。孔雀明王世間多為女相,但菩薩本身就不著男女相,故以男相示現,有的佛像有四隻手的外形,創作也改以一般人的雙手外形。

〈地藏〉 (第一次發表)

據《百丈清規證義記》載:「神僧傳云:佛滅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跡新羅國主家,姓金,號喬覺。」這位新羅國王子,為求正法攜神犬諦聽航海來唐,卓錫九華,苦心修行七十五載,九十九歲涅槃,肉身不腐,保留全身舍利,世人認為其為地藏菩薩化身,故而又名金地藏。有別於一般地藏王菩薩形象多現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做出金喬覺王子的王族形象。地藏王菩薩旁的神犬諦聽,則化為頭飾,與地藏王合為一體。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震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因地藏王曾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設計了多種火焰形象,民間相傳,增損二將則是地藏菩薩的部將、護法神,是以設計由官將首們為地藏王開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