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右)搭配夏普社長戴正吳(左),在短短半年不到就成功轉虧為盈,寫下經營神話。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郭董發功!主導鴻海成功重建夏普,為「聯日抗韓」樹立下新範本。隨著夏普轉虧為盈,從拖油瓶變身金雞母,鴻海負擔壓力減輕,策略操作空間變大,擁有技術與品牌的夏普,未來將成為鴻海轉型、擴大全球布局的一顆重要活棋。
連續兩年大虧超過兩千億日圓、幾乎搖搖欲墜的夏普,經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魔力施展,居然短短半年不到轉虧為盈,讓向來驕傲的日本人恐怕也只能驚呆了。
成功重建夏普後,讓郭董已成為日本媒體眼中的「新經營之神」。夏普並不是特例,不少日本企業因為長期安逸,正面臨營運轉型的掙扎,像是東芝(Toshiba) 近來因為投資美國核能事業失利,出現巨大虧損,亟需資金挹注,最近還傳出有意出售記憶體晶片事業的股權,郭董再度遭點名可能接手。對於鴻海而言,未來類似的機會只會愈來愈多。
其次,鴻海入主夏普,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聯日抗韓」,夏普是LCD液晶技術的發明人,長期以來累積龐大的先進技術專利,足以抗衡當今的全球面板龍頭三星。
事實上,郭台銘已經出招,夏普去年底正式向三星發出通知,表示從今年開始將停止向三星供應電視面板,此舉等於直接斷了三星的貨源,讓措手不及的三星出現斷貨危機,被解讀是命中要害的高招,在南韓引起高度重視。
戴桑「節流」特效藥 逆轉勝
夏普能夠火速轉虧為盈,頭號特效藥就是「節流」。人稱「戴桑」的鴻海全球副總裁戴正吳,去年八月接任夏普社長後,「開源」、「節流」雙管齊下,搭配鴻海全球布局的強大火力支援,幫助瀕臨倒閉的夏普成功「逆轉勝」,短短半年不到就成功轉虧為盈,寫下經營神話。
戴桑先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過去五、六年來,夏普基本上「沒什麼人在管」,集團大致分成五個公司,大家各自為政;長期以來日本企業經營不像台灣這麼挑戰,許多員工一進入公司就是做到退休。
接管夏普後,鴻海第一步就是積極主導成本削減,包括精簡人事等,短短幾個月,戴正吳表示已經為夏普省下約一百億日圓的成本。
但改革不能只有Cost down(降低成本),戴正吳說,企業追求經營成長更重要。過去幾個月來,鴻海積極主導夏普拿回海外的品牌主導權,除在台灣獲得聲寶支持,拿回夏普家電在台灣的市場銷售權;去年底夏普也買下擁有歐洲品牌授權的Skytec集團旗下SKYTEC UMC過半股份,重新插旗歐洲。
而鴻海集團強大的全球布局,更是提供夏普最重要的火力支援。像是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穿針引線下,鴻海、夏普、阿里巴巴去年底宣布三方合作,共同推出「阿里電視」,結合夏普的電視技術、鴻海的製造實力,和阿里的互聯網能力,希望打造新的智慧家庭,展現夏普更加靈活的營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