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民國小「福萄傳愛」課程,學生自己學種植葡萄,昨天短短三小時義賣逾四萬元。圖/福民國小提供
福民國小「福萄傳愛」課程,學生自己學種植葡萄,昨天短短三小時義賣逾四萬元。圖/福民國小提供
【本報台中訊】海拔六百公尺新社區福民國小與和平區相望,是台中市的特偏小學,全校只有二十一人,學生家長多是葡萄農。二年前校長陳厚仁發起「福萄傳愛」課程,學生在冬季山野路跑到葡萄園,參與栽種、收成,拿出結實纍纍的成果義賣,並將所得送愛給社福單位。
二十一名學生昨天上午到大坑九號步道,義賣今年的成果,一百串巨峰葡萄結實飽滿,布滿果粉,很快吸引登山民眾目光,短短三小時義賣四萬三千三百元全數捐給瑪利亞基金會,為障礙兒童醫療復健、教育盡心力。
福民國小的「福萄傳愛」課程獲得今年教育部教學卓越銀質獎。校長陳厚仁說,學校位於大甲溪右岸白毛台,早期是和平國小分校,地處偏鄉,常常獲得社會資源幫助。
「孩子拿久了會習慣,以為理所當然」,希望翻轉教育「手心向下」,讓學童了解施比受更有福。
當地學生家長多是葡萄果農,去年九月孩子們開始學種葡萄,每星期找一天早上七點「山野路跑」三公里到社區家長的葡萄園,由家長指點孩子如何照顧葡萄、施肥、洗果、套袋、採收,一步一腳印學習。
陳厚仁分享孩子的轉變表示,去年首次義賣,生澀的孩子們不知如何開口,今年他們主動拿起麥克風,介紹福民國小、葡萄特色「有果粉,不是藥斑」,落落大方吸引登山客目光,一串一百元的葡萄短時間賣光,大家很有成就感。
耕種心田 學會分享
曾經歷九二一地震摧殘,教室倒塌崩壞的福民國小,校園重建後,學校朝向生態校園的方向發展,保留學校裡的樹木,不讓一棵樹,因為建設而倒下。卻又面臨學生人數不足,可能廢校的考驗,如今翻轉教育,讓「山是一所學校」成為特色,平時訓練學生紮營、野炊、山野滑降,每學期登山兩次,寓教於樂,二○一五年學校獲選體育校本課程標竿學校。
同時由於學生過半是新住民第二代,為傳承母語,校方邀越南籍媽媽教新二代越語,一至六年級混齡上課,由於淺顯易懂、沒考試壓力,新二代學習動機強,也是福民國小另一過人之處。尤其這兩年的「福萄傳愛」課程,除了獲獎肯定,更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參與義賣的家長表示,二十一人的小學校能發揮如此多面向的展現,真稱得上台灣之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