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女中開選修課「味蕾文學.台南鹹酸甜」。
圖/邱奕嫻、張珮娟提供
【本報台南訊】台南女中開了門挑動味蕾又啟發詩興的選修課「味蕾文學,台南鹹酸甜」,三年來搶翻天,沒修到的只好品嘗同學上課烹製的料理過個癮。這門能學到辦桌菜又能了解美食文化內涵的課程,學生說「我從生活白癡變成『料理詩人』」。
台南女中家政老師邱奕嫻、國文老師張珮娟說,這是門跨科、跨領域的課程,讓家政與文學在教室相遇,啟發味蕾也啟發詩興。他們把紅樓夢、飲食相關著作如《旅人的食材曆》、《安閑園的餐桌》等帶進課程,讓學生認識飲食文化並且藉由酸甜感受人生。
味蕾文學選修對象是高一生,張珮娟說,因為剛進高中,文學教材內容不多,著重在體驗與發想。以前要求學生看一本書,這門課讀一篇就好,若學生有興趣就看一本,甚至更多。配合烹飪實作,走行街巷、闖關,認識台南美食,並在課堂上認識台灣各地料理。
學生說,這堂課一周文學、一周烹飪,每次上烹飪課,班上同學看到她們帶著餐點盒,就知道「今天有好吃的料理了」,很期待她們帶美食回來。
學生林昕靚表示,國中時連煮飯都不會,上了味蕾文學後,學會料理美食,「媽媽這道菜讓我來!」自己搶著要做菜,家人都懷疑「你行嗎!」但上菜後,大家都很滿意,全部吃光光。
「心情快樂做出來的菜都好吃」,學生王孟文、何書旻、吳采儒每次上課既期待又興奮,「課程超棒、好玩、紓壓」,也從紅樓夢及飲食著作中了解「飲食中有文學,文學中有飲食」的內涵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