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戴資穎成為台灣第1位羽球世界球后。圖/新華社
文/蕭涵友整理
身高與球拍長度一樣高時就開始打羽球的戴資穎,從小就嶄露光芒。16歲摘下國內排名賽冠軍,成國內史上最年輕球后;22歲的她,周四更登上「世界球后」寶座,為台灣羽壇再寫下新頁。
戴資穎上月27日在香港超級系列賽封后之後,擠掉西班牙馬琳,在1日公布的最新排名正式榮登全球第1,成為台灣羽球史上第1個單打「世界球后」。
有趣的是,樂天又隨興的小戴最在意「在位周數」,「不要只當球后1周,不然很好笑,其他都沒關係」。今年季初一連摘下3個超級系列賽冠軍的泰國女將依瑟儂,就只當了1周球后;小戴笑說,自己排名應可維持到14日開戰的超級系列賽年終總決賽,「這樣就有3周了!」
戴資穎名列第1的不僅世界排名,國際羽總周二公布超級系列賽年終賽名單,女單8強確定由戴資穎領銜、首度以頭號種子身分參賽。
小戴2014年先在香港超羽賽摘冠,年終的超級系列賽總決賽更一舉摘冠;今年先在香港奪冠,她不去想能否複製2014年的劇本,「就好好打,打完今年最後一站比賽」。
戴資穎直言,之前從沒想過能當上世界球后,「看到大家寫(報導),才知道有機會,因為我自己也不太會算排名」。
從「天才少女」到「世界球后」,戴資穎的爸爸戴楠凱也說「從沒想過會帶出一個球后女兒」,言談間充滿笑意,透露出滿滿驕傲。
戴楠凱說,戴資穎從2009年15歲起到處出征,如今達標。他說:「世界第1只是過程,電視上看到資穎並沒有太高興,就只是這樣啦。」戴資穎行程都由父親安排,戴楠凱不給女兒壓力,只是提供她較舒服的行程,讓她打球沒有後顧之憂。
戴資穎周一從香港頂著「世界球后」的光芒回台後,不改平易近人的個性,說她「回家後什麼都想吃」。她笑說,原本對積分第1無感,但因為看到大家開心,她也跟著開心。
她隔天在臉書粉絲專頁抒發心情,表示看到各大報紙頭版、電視上出現自己,不是感覺太奇怪,也不是不習慣,但「沒想到這一個冠軍到手,對大家來說有多麼的意義重大啊」。小戴覺得日子並沒有什麼不同,「今天就從早餐開始吧」,也親切問候:「穎迷,你們都吃早餐了嗎?」
戴資穎說,就算封后,還是會繼續努力打球。她表示,2次進軍奧運成績不理想,包括2012年倫敦奧運、今年里約奧運都在16強止步,4年後仍要挑戰東京奧運。
里約奧運後的國際羽壇大洗牌,多組雙打拆夥或退休;單打方面,曾登球后寶座的中國大陸3朵「金花」也各有選擇,王儀涵、王適嫻退休,李雪芮則在養傷,缺席奧運後的6個超級系列賽。
奧運之後,戴資穎進入調整期,雖在9月的日本超羽賽「一輪遊」、南韓超羽賽8強止步,但從10月開始戰績長紅,包括在丹麥頂級超羽賽獲個人最佳的亞軍、前一站大陸頂級超羽賽闖4強,加上香港超羽賽冠軍,造就球后結果。
戴資穎分享近2個月打出佳績的祕訣,就是保持平常心,「很放鬆地去比賽,沒一定要打多好」。她不喜歡預設目標,每場比賽都是「好好打完」、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