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七月起,金融重建基金(RTC)退場,政府解決問題金融機構,將回歸中央存保機制。中央存保公司向銀行業者收取的「存保費」,因應保障範圍擴大,也要調漲,有外商銀行可能被調高到四十倍以上。
由於部分「體質佳」的外商銀行,成為此次存保費率調漲後的最大苦主,而不是大家以為的「問題金融機構」,已引發部分外商不滿。據了解,外商銀行已打算將存保費率議題列入今年美國商會「白皮書」優先改革方案。
「存保條例」已在立法院修正通過,今年七月起,有兩大改變:一是未來民眾在銀行的存款,將回歸存保機制,採「限額保障」,二是每名存款戶的限額保障,將從現在的一百萬元,提高到一百五十萬元。
因應每戶「限額保障」擴大,中央存保已擬妥存保保費費率調漲機制。
中央存保總經理陳戰勝說,過去保費是採「三級制」,新制將改為「五級制」,計算方式也改成以用新台幣(外幣存款不保障)存款總量去乘以固定費率。
銀行業者說,很多外銀只承做「企業客戶的存款」,因此客戶數雖少,但存款量卻很大,若按照新制,要繳的保費比舊制要高十幾倍。
他們指出,外商銀行多不是政府所謂的「問題金融機構」,在新制下,有問題的金融機構,可能因為存款戶不敢去存錢,反而不用繳太多保費。
陳戰勝說,新的存保費率上路後,「存款規模愈大」的金融機構,保費增幅的確變大,但體質差的金融機構,會適用到「比較高」的費率級距,保費也會增加,今天會再與中外商銀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