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化南新村 留住老味道

 |2016.11.15
2201觀看次
字級
化南新村Z字形圍牆,兼具抗震及美感,村貓「阿橘」則是許多居民的記憶。 圖/趙瑋甄提供
化南新村Z字形圍牆,兼具抗震及美感,村貓「阿橘」(圖)則是許多居民的記憶。 圖/陳淑美提供

【本報台北訊】大學的新建築常與老房子爭地,銘傳大學教授發起搶救政大化南新村行動,呼籲政大全區保留見證戰後台灣歷史發展的人文聚落。政大規畫在這個五○年代興建的富涵人文氣息的教授宿舍區興建法學院大樓,去年還無預警拆除化南兩戶宿舍。

在校友、社區和老住戶組成「化南萬興願景工作室」積極奔走下,化南新村去年獲北市文化局歷史建物列冊追蹤,但政大仍決定拆除部分老房子蓋大樓。政大表示,會以「並存共榮」為目標,不會把老屋全部拆掉。

銘傳大學生科系副教授苑舉民的兄長是台大教授苑舉正,兄弟倆從小在化南新村長大,父親是政大中文系已故教授苑覺生。苑舉民和政大歷史系校友陳淑美等人還在臉書成立「化南新村,是家」專頁,分享化南新村的老照片及老故事。

苑舉民指出,政大至今未告知里民要拆除化南、建十餘層法學院高樓訊息,也從未舉辦公聽會詢問里民意見。看到化南新村前途未卜,陳淑美找來政大傳播學院四個女學生,拍攝「化外之南」紀錄片,該紀錄片導演、政大廣電系三年級學生趙瑋甄說,她是抱著萬一化南被拆了,至少要為它做最後一回影像紀錄。

從小住在政大化南新村的銘傳大學教授苑舉民說,化南新村擁有珍貴歷史、建築風格、文化意義、人文景觀、獨特生態,是政大莫大珍貴資產,只要政大宣布「全區」保存化南新村,政大將成為台灣高教的表率。

為了找出化南新村可作為歷史建物的價值,苑舉民找來銘傳大學同事、建築系教授梁銘剛前往鑑定。梁銘剛發現,化南新村有許多建築的巧思,例如遮雨板四周底部有一圈微小凹痕,用來阻擋雨水向屋門流去; Z字形紅磚牆如同折過角的紙,產生了勁度與韌度,可以加強防震。此外,走在Z字形紅磚牆的巷弄,能見到光影變化的韻律,遇到熟人時也可站在凹入的圍牆邊談話,既安全又饒富人文韻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