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年年缺水,水利署每每為千夫所指,水利署規畫的天花湖水庫、大安大甲聯合運用、曾文越域引水工程、高屏大湖等四大蓄水計畫,全數卡關無法動工,問題難解。
經濟部水利署新舊任署長十一月十一日交接,前署長王瑞德卸任前,在一場研討會有感而發說,假如大家放手讓水利署去做,台灣絕對可以解決所有缺水問題。因政治、百姓因素,在台灣最困難的問題就是蓋水庫,道盡水利人員滿滿無奈。
水利署規畫在苗栗建設天花湖水庫,單日供水能力約二十六萬噸,可往北供應新竹、往南供應台中的用水,計畫已通過環評,因當地民眾認為苗栗不缺水而反對,停擺至今。
水利署水利規畫試驗所所長江明郎表示,水庫周圍不缺水往往是水庫興建的難題,其實水資源調度,鄰近縣市一定要互通有無,翡翠水庫位於新北,也須負責大台北地區供水任務。
江明郎指出,新竹主要由寶山、寶山第二水庫供水,仰賴桃園石門水庫、苗栗永和山水庫支援,水情吃緊時,石門水庫因淤積蓄水量有限,永和山水庫必須優先供應苗栗。
台中每日用水量一百五十萬噸,推估十年成長至一百七十多萬噸,除了天花湖水庫,解決台中缺水的大安大甲聯合運用計畫也延宕了七年。
江明郎表示,大安溪水少,鯉魚潭水庫蓄水量大。大甲溪水多,石岡壩存量有限。因此計畫將大甲溪的水存放置鯉魚潭水庫,原大安溪的灌溉區,以隧道改由大甲溪供灌。
這個計畫七年前通過環評,遭民眾以行政訴訟抵制,在判決確定前,水利署同意直接進入二階段環評,整套計畫從零開始,至今尚未送件。
台南、高雄缺水情況更為險峻,頻繁調農業用水支援民生、工業。水利署指出,依規畫,曾文越域引水工程可供水給台南、高雄每天各六十萬噸,但因莫拉克風災,計畫全都打亂。
曾文越域引水工程原預計向荖濃溪取水,莫拉克風災掩埋了東隧道,現正思考已完工的西隧道改向旗山溪取水,計畫未定案,地方也出現反對聲音。
另外,原先的吉洋人工湖計畫,現更名為高屏大湖,每天三十四萬噸供水能力,高雄市政府代表曾在環評大會表示高雄不缺水,讓計畫推動遇到瓶頸。
水利署官員表示,水庫工程另一項難題,是工程所在地與受影響地區不同,居民擔心水庫衝擊農業用水型態,但回饋金依法無法發予真正受影響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