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 將設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2016.10.29
1614觀看次
字級
紐西蘭外長麥卡利二十八日宣布,相關各國協商合議,將於紐國南方南極洲的大海灣羅斯海,創設一百五十五萬平方公里、全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上圖為南極一隻企鵝孤伶伶的站在海冰上。圖/路透
紐西蘭外長麥卡利二十八日宣布,相關各國協商合議,將於紐國南方南極洲的大海灣羅斯海,創設一百五十五萬平方公里、全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上圖為南極一隻企鵝孤伶伶的站在海冰上。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經歷五年磋商,歐盟與二十四個國家二十八日於澳洲舉行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年度大會正式同意,在南極洲羅斯海設立全球最大、國際海域首個海洋保護區,其創設日期為明年的十二月一日。

保護區將會占約一百五十七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約一百一十萬平方公里範圍,將於三十五年內全面禁止捕撈海洋生物與採探礦物。剩餘的範圍將畫為兩個特殊區域,分別容許有限度捕撈磷蝦與犬牙魚作研究用途。該決定由與會國一致通過,並由紐西蘭外長默里.麥卡利(Murray McCully)宣布。默里.麥卡利表示,最終方案還需要作出一些調整,才能得到二十五個成員機構一致支持,其目的是在海洋保護、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達到平衡。「但保護區的邊界範圍已經確定。」他說。

消息人士向法新社透露,由澳洲和法國提出的另一個位於南極東部的保護區計畫,由於會議時間原因沒有達成協議。

南極海洋聯盟項目主任麥克.沃克表示,這些國家放下不同的意見就保護南極和國際水域達成一致,這是第一次。

護漁權 陸、俄最後才點頭

羅斯海是全球最原始的生態區,其冰蓋雖然只占南冰洋百分之二,但該海域卻是全球百分之三十八阿德利企鵝、百分之三十南極鸌、百分之六南極小鬚鯨以及海豹和南極齒魚等的棲息地,被視為研究氣候變化影響以及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場所。

同時,全球生命所需的百分之七十五營養也由這海域的深層海底,被水流帶到全球各地。除此之外,存活於羅斯海的大量磷蝦是其他大型海洋生物鯨魚、海豹等的主要食糧;其油份也對鮭魚養殖非常重要。然而,過去的濫捕加上氣候改變均令磷蝦的數目大幅下降。

過去兩年,聯合國海洋保護大使Lewis Pugh多次在羅斯海犯險游泳,藉此呼籲各國重視羅斯海的生態,並設立保護區。他對各國決定表示相當興奮,尤其中國與俄羅斯在該海域有捕魚活動,多年來都反對設立保護區。

去年的CCAMLR大會,中國態度已趨軟化,並同意在該海域禁漁二十年。不過其他國家以及環保人士都認為年期過短,鯨魚等的大型海洋生物無法受惠。

而俄羅斯在總統普亭今年宣布二○一七年為生態年後,才肯首為羅斯海設立海洋保護區。該國早前亦表示會在北冰洋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擴大保護區範圍。

普亭委任的生態特別代表Sergei Ivanov就指出,俄國向來在南極勘探及科學有輝煌歷史,在如此政局動盪的世代,他們很榮幸與各國通力合作,維護羅斯海環境。

雖然這是全球首次有協議,在國際海域設立海洋保護區,但仍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所建議全球百分之三十海域應予以保護的界線有一段距離。Lewis Pugh就指,這只是第一步,期望未來會有更多的保護區設立。他亦不介意再回南極游泳呼籲全球更重視海洋生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