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跌破枯水位,標誌性景觀落星墩「水落石出」(圖/中新社),豐水期需要渡船才能前往觀景台,現在步行就可以到達。
【本報綜合報導】陸媒報導,「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提前約兩個月進入低水位期,變「大草原」。位於陝西的「中國最大沙漠淡水湖」紅鹼淖湖也可能要乾涸。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科學網、粉巷財經等報導,鄱陽湖部分溼地草灘已出現沙化,候鳥延遲到達,湖區出現不同程度旱情。
據江西省水文局監測,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於九月十九日跌破十二公尺大關;九月二十八日跌破十公尺枯水線。預計十月中旬,星子站水位將接近八公尺的極枯水位。
江西省水文局副局長李國文表示,鄱陽湖水域面積不到一千平方公里,不及豐水期的三分之一。過去鄱陽湖低水位期一般發生在冬季,今年提前近兩個月。有網友批評是:「三峽大壩對環境水文地理的破壞之結果。」 應責查成因禍首。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面積有三千兩百八十三平方公里,湖水來自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和博陽河、西河等河道,也是一個季節性變化很大的吞吐型湖泊。汛期時煙波浩渺,一望無垠;枯水期則湖水陡降,洲灘裸露,湖面蜿蜒而現的只剩幾條水道,蓄水量相當懸殊。
千年落星墩露臉 水牛出動吃草
隨著鄱陽湖水位迅速下降,湖底不少草灘露出水面。和草灘一起的,還有一座鄱陽湖中有年歷史的石島——落星墩。落星墩位於鄱陽湖中,傳說是星星落入鄱陽湖中變化而來,因而得名落星墩。
江西省廬山市南康鎮蓼池村副書記張劍生說:「往年這個時候,那個落星墩,那個腳下都有一兩米水,最少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季節最少有兩米水。現在這裡半點水都沒有。」今年六月,這裡還是一片浩瀚的湖面。現在落星墩附近區域已經變成一片草原,不少水牛在這裡吃草。
另外,報導說,位於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的紅鹼淖近十多年來水位驟降,酸鹼值(PH值)陡增,中國最大沙漠淡水湖變成「鹹水湖」。
一九九○年代前,紅鹼淖水域面積沒發生太大變化。陝西省氣象局農業遙感資訊中心監測,二○○○年以來,紅鹼淖水量減少近七成。
紅鹼淖萎縮背後,有地方利益紛爭,各有各的小算盤。先前生態保護讓位給煤炭開採,紅鹼淖水位大降;內蒙古則在紅鹼淖入水支流上打壩截流,為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供水。
最近,陝西準備挖一條溝渠,從鄂爾多斯引水到紅鹼淖。生態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往往相逆,新紛爭與博奕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