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佛光山 大師溫暖感召 趙大深製播好節目

文/趙大深、戴玉琴口述(電視節目製作人)、記者羅佑 |2016.10.11
3056觀看次
字級
二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在電視台裡,遠遠的就看到幾位身著黃衫的出家人,朝著我們的這個方向走過來。其中,走在正中的那位法師,身形高大,那時我還沒有學佛,但就覺得這個出家人的儀態真好,當他從我們旁邊走過時,就如一陣春風吹拂過,那麼的溫暖,當下心裡不禁起了恭敬心。圖/記者邱麗玥

二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在電視台裡,遠遠的就看到幾位身著黃衫的出家人,朝著我們的這個方向走過來。其中,走在正中的那位法師,身形高大,那時我還沒有學佛,但就覺得這個出家人的儀態真好,當他從我們旁邊走過時,就如一陣春風吹拂過,那麼的溫暖,當下心裡不禁起了恭敬心。爾後,我有緣皈依星雲大師座下,二十幾年過去了,依然覺得大師還是像那陣春風,溫暖。

一九九三年,《大陸尋奇》製作人周志敏阿姨跟我們聯絡,當時我們正在華視製作八點檔節目《包青天》,星雲大師認為《包青天》裡面有講述因果報應,對社會教化很好,因此透過周阿姨約我們見面,開啟了我們與大師的因緣。

大師想成立「佛光衛視」(後更名為「人間衛視」),問我們意見。我們在電視圈很久,習慣用商業的角度計算「效益」,做電視很燒錢,而且那時已有一、二百台電視頻道,投入做佛光衛視,經濟效益不高,建議大師不要做。但大師耐心解釋,當時社會人心動盪不安,希望藉此傳播真善美的理念,更能落實人間佛教的精神,為社會及世界帶來祥和與歡喜。

一九九八年,以傳播真善美理念的非商業電視台—佛光衛視成立了,當時負責佛衛的永文法師找我們製作節目,我們明白師父利益眾生的想法,更清楚資金來源為十方信眾的捐款,所以我們不只要做好的節目,還要想方設法的替衛視省錢。

高齡不懈

感動參與工程

約莫十年前,我們計畫要退休了,心想「終於可以遊山玩水、輕鬆的過日子」,沒想到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打電話約我們見面。原來是大師請他跟我們聯絡,找我們參與佛館內裝工程,這…這…我們哪做過工程啊,更何況是這麼大的工程案,一旦答應了,又怎麼可能遊山玩水?於是我們婉拒了。

後來大師邀我們到佛光山吃飯,當大師開口說:「你來幫忙吧」,我們看著高齡八十的大師,突然好生慚愧,眼前的老人家都這等歲數了,為了弘法度眾,還在不畏艱辛的勞心勞力,而我們呢?想到這裡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只是離開佛光山之後,我們都知道,期待已久的退休生活,這下得延期了。

當一幢幢的建築物逐漸矗立,我們也開始了在佛館大工地上工作的日子,看不完的工程圖,開不完的會,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無遮無止的灰塵,但無論是烈日寒風、大雨小雨,每天都可以看到大師坐在輪椅上,穿梭在鋼筋水泥的身影。

有一天,每日必看到幾回的大師身影,罕見的不見了……。幾日後,我們又見到了大師的身影,只是坐在輪椅上的他,竟有幾分不似往常的精神,原來大師小中風了,但放心不下工程進度,更不希望讓我們擔心,於是跟醫院告假幾小時,回到佛館。

再次看到大師的身影,穿梭在裸露的鋼筋水泥柱裡,用著暗啞的聲音,關心所有在工地的人員,那一天,很多人悄悄的落下淚來。

身行言教

無私心懷大眾

我們近身觀察大師,大師比我們忙多了,接見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拜訪、處理佛光山全球二百多所道場的事宜、關心上千位弟子與百萬信徒,尤其還要每日巡看幾次佛館工程進度,他的笑容還是一樣的溫暖真誠,思慮還是一樣的智慧清明,生活還是一樣的平淡自在。

慢慢的我們才發現,原來大師是「無我」的,因為「無我」,所以他可以為了弘法利生而不疲倦;因為「無我」,所以他只說真話,縱使真話會被有心人士扭曲,他也無懼。太多太多的眼見實例,真的無法一一敘述,些許是耳濡目染,又或許是稍有領悟,於是我們的心似乎也愈來愈自在,愈來愈平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