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昨天是重陽節,大陸發布一組老年人走失的調查數據引發關注。調查顯示,全大陸一年走失的老人約有五十萬人,平均每天走失一千三百七十人,失智和因人口流動導致疏於照料,是老人走失的主因。
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與今日頭條尋人公益項目,昨天聯合發布「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這是首份全面分析大陸老年人走失問題的研究報告。
綜合陸媒報導,白皮書稱,全大陸走失老人一年約五十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容易走失,比例達八成,走失老人中又以女性比例略高於男性。
白皮書執筆人熊貴彬表示,值得關注的是,「接受過救助的走失老人中,約有百分之二十五會再次走失。」
白皮書也顯示,走失老人中百分之七十二大多都有記憶力障礙,其中,經過醫院確診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總比例的百分之二十五。
在日本及歐美國家,老人走失主要是由於失智,但大陸因社會結構複雜,除了失智,人口流動導致疏於照顧和老人貧困,也加劇走失風險。
白皮書披露,百分之三十六的走失老人實際居住地為農村地區,百分之四十六則居住在中小城市及郊區,大城市及其郊區僅占百分之十八。顯見老人走失最嚴重的是在大量人口流出地區,這與留守老人問題高度相關。
根據白皮書,百分之二十九的走失老人沒有任何社保;百分之二十二的走失老人與家人關係一般或不好;百分之六十的走失老人配偶不在身邊,半數以上由子女及其配偶照顧。
大陸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老人走失問題刻不容緩。該份調研報告建議,不同的地區應採取不同的舉措,比如在人口流動地利用GPS手環,或者在老人身上縫製一些聯繫布條等方式,避免老年人走丟,此外也可打造全大陸統一的尋人網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