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放手!世界在拔河繩的彼端 曹麗蕙 |2016.09.30 語音朗讀 46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追夢的雙手,拔河女將們展示驕傲的厚繭。圖/記者曹麗蕙、景美女中、資料照片 李洳君(右上)是第一代國手,也是今年的助理教練,初試啼聲就帶領學妹們拿下3金。圖/記者曹麗蕙、景美女中、資料照片 傍晚下課鐘聲響起,有學生收拾書包,但有一群女孩直奔體育館,熱身、拉筋。圖/記者曹麗蕙、景美女中、資料照片 文/記者曹麗蕙 圖/記者曹麗蕙、景美女中、資料照片 傍晚下課鐘聲響起,學生收拾書包,陸續放學;但有一群女孩直奔體育館,熱身、拉筋、擦地、準備器材,然後列隊在拔河繩兩方,「舉繩、拉緊、預備、下」聽到學姐的指令,雙邊人馬緊握繩索往後躺,「1、2,1、2……」宏亮的吆喝聲在體育館裡迴蕩著她們不放手的堅持。 這群女孩就是9月初在世界盃室外拔河錦標賽包辦女子組6金、首度完成大滿貫偉業的「景美師大拔河聯隊」。 景美女中拔河隊成立於1994年,創隊教練林柔里帶著大家在2000年初試啼聲,勇奪亞洲盃青女組錦標。2003年郭昇接掌兵符,2010年開始以國家代表隊身分征戰世界盃賽事。 景美校長黃贇瑾表示,拔河隊成員主要來自外縣市國中的體保生,多是家境清寒的孩子,學校除了提供食宿、也設置晨曦基金補助學費。郭昇說,今年拔河隊15名高中生,有9人接受補助,「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能吃苦」。 郭昇表示,拔河隊員或來自單親、隔代教養家庭,或是家境困難、家庭破碎,且因課業落後,普遍缺乏自信;郭昇說:「她們手中握的不只是繩子,更是未來。」「我希望藉由拔河能讓她們找到人生方向、從國際賽事中建立成就感,並爭取進入大學、完成夢想。」 畢了業的隊員多獲保送師大體育系,也因此有了「景美師大拔河聯隊」,每晚學姐都會回母校與學妹一同集訓,繼續為台灣效力。 一周至少5天,上午7點到8點,進行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蛙跳、衝刺、蹲舉、推舉等體能、重量訓練;放學後5點到9點,則是高中、大學生一起練習,以拔河機、對拉等專長訓練為主。 郭昇坦言,「拔河選手最重要就是毅力,不會就一直磨,最終勤能補拙,也會拔出成績。」 汗水淚水厚繭 毅力磨出世界冠軍 練習後每個女孩都大汗淋漓,攤開那一雙雙手,滿是厚厚的繭,有的還包著紗布,腰、腿、腳踝的運動傷害也不少,還要配合比賽增重、減重,讓她們常常是邊吃邊哭。高三的李庭瑄說:「當然會辛苦和疲累,但我在拔河中學到的就是堅持到底的精神,若放棄了,前面的努力不都白費了?」 台師大四年級的隊長周渝芳表示,9月的世界盃室外錦標賽,印象最深的是「從天亮拉到天黑」,一天最多比過17場,甚至在U23錦標賽時,還與南非鏖戰超過9分鐘,「若沒有平時嚴格紮實的訓練,很難勝出」。 台師大畢業生施昭伃分享,拔河隊曾「照三餐」訓練過,教練也讓隊員撐過10多分鐘,因此面對難纏對手、連番比拚,會覺得是在集訓,能臨危不亂。 今年世界盃室外賽台灣領隊、景美女中前校長林麗華表示,這群女孩能以「世界年紀最小、體重最輕的拔河隊」奪得冠軍絕非偶然,更非易事。「優秀來自於紀律,成功來自於堅持,傑出來自於付出」,榮耀都是孩子一步一腳印努力得來。 郭昇說:「拔河沒有個人英雄,想要贏就要幫助最弱的一個,大家的成敗都繫於同一條繩子上,只有團隊的勝利才是勝利。」高三的田嘉欣也著迷於拔河的團隊魅力:「我喜歡全隊上下一心、共同出力、相互扶持,一起完成夢想的感覺,當與隊員攜手贏得勝利時,那份成就感與快樂是無法形容的!」 如師亦如父的郭昇,被學生暱稱為「郭老」,是拔河隊的靈魂人物。治軍嚴謹的他相當重視隊員的禮貌、品格與生活常規,尤其是「紀律」。「見到師長要問好、看到髒亂要主動整理,隊員不能遲到早退,平常更要懂得觀察團隊需要,培養以團隊為優先的精神和態度。」 重視紀律品格 體會拔河人生哲學 今年曾有選手因求好心切,過磅時猛灌水、攜帶重物,刻意隱埋過輕體重。郭昇發現後,即便在賽前1周,還是堅持替換選手。「她是重點選手,但紀律就是紀律,即使再優秀,我還是會把她換掉。」他直言:「能力不好,努力就行;品德不好,則不行。」 施昭伃表示,郭老雖嚴厲,但心思細膩,總是能體會出一套拔河的人生哲學,他總說:「拔河是往後退,蹲愈低愈有力量,就像做人身段放低放軟,會更有爆發力。」 郭昇說,「拔河不能拔一輩子」,但他期許學生能用拔河的精神、熱忱與毅力迎接生命的種種挑戰! 台灣需更多戰將 自2010年登上世界舞台,「金光閃閃」的景美師大聯隊讓各國見識到台灣的拔河實力!然而,近年室內賽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室外賽有歐洲強權虎視眈眈地要重奪寶座,我方卻面臨人才斷層。 室內賽的發展,台灣比大陸起步早,不過2014年起,連兩屆世界盃的540kg賽事,我隊都敗給大陸,今年在500kg也屈居亞軍。郭昇分析,景美師大聯隊是以高中和大學生為主,「中國大陸的選才比我們好太多了!」他們把田徑、舉重、自由車的退役選手納入拔河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這些選手國際賽事經驗豐富,運動能力、心理素質都優於台灣的學生選手。」 郭昇坦言,「國中端拔河選手人數萎縮,身材好的一流選手也多投身籃球、排班、田徑、游泳等主流項目,而非冷門的拔河。」他認為台灣的拔河運動要再往國中小拓展、扎根,未來才能擴大選才。 室外賽方面,林麗華表示,歐洲重視拔河競技,瑞士、瑞典、荷蘭等國都是有系統、有計畫的推展拔河運動,因此成績優異。 郭昇表示,多數國家室內、室外賽各有組隊成員,台灣因選手有限,必須兼項,但兩者的場地、裝備、動作、技術都不同,如室外賽的鞋子是直排輪鞋改製而成,後腳跟有鐵片,才能在草地上坎動,並多以側身做進攻和防守;室內賽是在平面的PU場地進行,穿平底鞋,動作採直接正面後躺。 當今同時發展室內、室外賽,成績均名列前茅的只有台灣。郭昇坦言,隱憂是選手無法百分之百投入單項,除了體力的雙重負荷,技術也會不夠純熟。此外,選手累積一定經驗與技術後,屆臨大學畢業,不少人為了就業只好中斷運動生涯,十分可惜。 征戰多年 國手熬成金牌教練 今年的U23女子500kg組賽事,蹲在台灣代表隊旁指揮的,不是大家熟悉的教練郭昇,而是一個嬌小的身影:她,是李洳君,郭昇的得意子弟兵,是第一代世界盃奪冠國手,也是今年的助理教練,這是她首次在國際賽場執掌兵符,初試啼聲就帶領學妹拿下3金(2場公開賽、1場錦標賽)的好成績。 李洳君的「拔河資歷」完整,家住台中的她,國小五年級開始練拔河,國中畢業後進入景美女中拔河隊。她也曾是晨曦基金補助的學生,從2010年至今,連續參加4屆世界盃,現已從台師大體育系畢業,是東山高中兼任的體育老師,晚上則回景美擔任拔河隊助理教練。 這次世界盃室外賽,她曾在1天之內分飾教練、選手兩種不同身分。她表示,在U23女子500kg組公開賽,第一次擔任現場指揮很緊張,「我必須要下達戰術,如果兩隊實力相當,就先防守,再觀察何時發動攻擊。」接著在500kg組公開賽,她回復選手身分,她笑道:「感覺如釋重負啊!」 她比較選手和教練的差別,「選手只要專心在訓練上,教練的責任更重,要把團隊扛起來,隊員從訓練到比賽時的狀況都要注意,連抹在手上的手膠夠不夠、比例怎麼調配都是學問。」 李洳君說,平常訓練時若發現學妹防守練不好,陷入低潮,她就會思考要練什麼課表,磨練學妹的防守技巧、提升選手信心,上場後才會更加得心應手。此外,也因是國手出身,擔任助理教練時,能更知道選手的訓練量與疲勞度,適時調整課表,讓訓練事半功倍。 教練郭昇肯定李洳君的表現,「在她的帶領下,團隊慢慢成長、進步,讓她上場指揮國際賽,是希望她有實戰經驗,慢慢磨練,從做中學。」 奪冠戰史 世界盃室內拔河錦標賽 年份 項目 2010 女子540kg公開賽 女子540kg錦標賽 2012 女子540kg公開賽 女子500kg錦標賽 女子540kg錦標賽 2014 女子500kg公開賽 女子500kg錦標賽 2016 女子500kg公開賽 女子540kg公開賽 世界盃室外拔河錦標賽 年份 項目 2010 女子500kg公開賽 女子500kg錦標賽 2012 女子500kg公開賽 女子500kg錦標賽 2014 女子500kg公開賽 女子540kg公開賽 女子500kg錦標賽 2016 U23-女子500kg公開賽 女子500kg公開賽 女子540kg公開賽 U23-女子500kg錦標賽 女子500kg錦標賽 女子540kg錦標賽 世界運動會 年份 項目 2013 女子540kg室內賽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世界盃怎麼 拔 公開賽:以隊為單位,各國參賽隊數不限。 錦標賽:限國家代表隊出賽。 賽制:單循環預賽,勝場積分3分、平手1分;取積分最高4隊進行準決賽。若參賽逾12隊,採A、B分組預賽,取前2名晉級準決賽。勝隊獲爭冠權。 U23-女子500kg組:今年室外賽首設,參賽年齡限18~22歲。 前一篇文章 抬頭仰望 一起向52致敬 鋒砲 再見! 下一篇文章 東方特快車直發東京 郭泰源 領兵角逐經典賽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4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5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6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7【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10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多元化營運 巨蛋成敗關鍵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世界最美 日職火腿艾斯康球場鄭宗哲登MLB圓夢 回小聯盟再出發中職獅象開幕戰 明大巨蛋開打 作者其他文章新莊廟街時尚走秀 翻轉廟宇文化睽違7年 唐獎得主珍古德6月8日來台開講綠島人權藝術季 回應島嶼創傷518國際博物館日 故宮免費參觀媽媽商店開張 翻轉阿母日常形象故宮百年院慶 推描金佛卡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