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在不到一周內兩度發生恐怖襲擊,令在歐洲中以安寧富裕見稱的德國人變成驚弓之鳥,擔心下一次恐襲在何時及何地再臨。分析指,慕尼黑發生恐襲並非沒原因,難民湧入及過度嚴謹的隱私保護政策,均削弱了當局應對恐襲的能力。
一名住在慕尼黑的華人表示,人們一直認為,恐襲只會在種族衝突和仇恨較突出的國家和地區發生,慕尼黑乃至整個德國,是在全球反恐鬥爭的「大後方」,現在竟發生這麼嚴重的恐襲事件,對居住在當地的人來說也是很大的衝擊。
若深究歷史和現實因素,慕尼黑發生德國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槍擊事件並非毫無預兆。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亞州,是自去年爆發的難民危機中,上百萬新難民湧入德國的第一站,當中極多是未經身分甄別,便從與奧地利接壤的帕紹等地入境德國。巴伐利亞州長澤霍夫亦早已為難民上限問題,多次與總理梅克爾爭論。
此外,德國近乎嚴苛的個人隱私保護法例,亦令當局在火車站、機場等人群密集的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難以大規模安裝監控系統等,亦令德國潛在的本土恐怖分子得以施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