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牙仲裁法庭「南海仲裁案」根本是中、美雙方在南海角力,由菲律賓充當「馬前卒」所搞出的一場鬧劇。但因為蔡英文政府對外政策的嚴重失當,結果台灣反倒成為這場鬧劇的最大受害者。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序言很明確地表述:參與締約的目的是「在妥為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形下,為海洋建立一種法律秩序」,菲律賓非常了解:仲裁庭不具有審理領土爭議的能力,但為了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就要求國際仲裁庭南海有爭議島礁的屬性界定,並裁定中方主張的南海「歷史性權利」和「九段線」侵害了菲律賓的主權。
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後,對外採取「親美、媚日、拒中」政策;對於南海爭議,也是「唯美是從」,表示「尊重國際法庭判決」。不料仲裁法庭經過三年五個月的審理,今日七月十二日,不但判定中國大陸「九段線」主張的南海「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連我國控制的南海最大天然島嶼太平島,都被裁定為「岩礁」,只能主張十二海里領海,無權畫設兩百海里專屬經濟海域。這時候,蔡政府才大驚失色,表示「我們絕不接受,也主張仲裁判斷對中華民國不具法律拘束力」。
中共一開始就聲明:對此項仲裁案「不承認、不參與、不接受」;仲裁結果一出爐,中共立刻宣布進入戰時狀態,並派出大批艦隊,開赴南海,表明為了捍衛歷史疆域,不惜一戰。美國看情勢不妙,原先派赴南海的兩艘航空母艦,避移菲律賓東岸;菲律賓在「高興一天」之後,趕忙派出特使赴北京說明,並向美國索取仲裁法庭的「訴訟費」!
蔡政府說:為了彰顯「台灣的主體性」,所以刻意避提「U型線」,免得讓國際誤以為台灣和中共站在同一陣線。沒想到仲裁法庭不但稱我國為「中國台灣」,而且「指島為礁」,判定太平島為「岩礁」,讓台灣漁民在南海的活動空間大幅縮小,只剩兩百五十分之一!民進黨如此荒腔走板的對外政策,難道沒有檢討的必要嗎?
蔡英文一向自詡為「最會溝通協調的政府」,但在南海仲裁案的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蔡政府展現任何溝通協調的能力。如今台灣南部的漁民已經決定自組船隊,在本周之前往太平島,一方面捍衛自己在南海漁場的活動空間,一方面向國際宣示:太平島不是「島礁」,是有人居住的「島嶼」。
政府無能,人民只能靠自力救濟。民進黨一向吹噓:要「海洋立國」。但在國際政治一切講究「實力至上」的現實下,我最擔心的問題是:我們的漁民一進入南海,到底要掛出什麼樣的旗幟,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蔡政府這樣的對外姿態,要如何執行其「新南向政策」?在南海爭議塵埃落定之後,到底誰是「南海仲裁案」的真正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