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工程館 典藏庶民生活記憶

 |2016.07.16
2950觀看次
字級
鐵道工程館鋪設鐵軌,還有一比一的太魯閣車頭。圖/劉星君
幼兒園學童參觀鐵道工程館,開心的跟太魯閣號合影。圖/鐵工局南工處提供

【本報高雄訊】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將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舊鐵路設施保留,在鐵路改建工程局南部工程處運務課長謝明勳努力催生下,籌畫鐵道工程館收藏展覽。他說:「鐵路是居民生活的記憶,不能怪手一拆就沒了。」

鐵道工程館位在南工處辦公室旁。謝明勳說,鐵道工程館原是閒置空間,經重新規畫,採實體呈現,展出高雄站「鋼鐵再製的雨棚」,這是南部最早的一批鋼軌,還有舊高雄站拆卸的琉璃屋瓦、愛河舊鐵橋鑄鐵支承座,一個就重六十公斤,也有舊高雄站的號誌控制盤;工程館招牌也是舊站第二月台的雨棚再製的。

行駛百年 串聯城鄉

「鐵道文化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記憶。」謝明勳也是鐵道文史工作者,從小追著火車跑,總自嘲「鐵道誤我一生」。他念高雄中學時創立鐵路社,念交通大學時開辦鐵道情報雜誌,成立交大鐵道會。他回憶說,當年戒嚴時期,鐵路、火車,都相當神祕,每次去拍火車,都會被警察追,有次跑太慢,相機底片被抽掉。

謝明勳說,鐵路工程既然做了,只要多用一點心,就可以保存鐵道歷史物件,而不是像過去怪手一弄就沒了。台灣鐵路行駛一百多年,串聯著各大城市與鄉村,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是重要的活歷史。

謝明勳催生的鐵道工程館,就像鐵道迷私藏的博物館,一走進館內,頭上有可觸摸的電車線,腳下是火車站的月台軌道,設計動線是帶領大家從新左營站一路走到屏東林邊站,認識高雄鐵路地下化、屏東潮州鐵路高架化工程內容。

鐵道文化 從小扎根

「這裡都是真的!」謝明勳說,都由鐵工局的電力工程隊、軌道工程隊、號誌工程隊等專業隊伍協助架設電車線、鋪軌,還搭設一比一太魯閣號車頭、鐵路號誌、轉轍器等,可讓參觀者實際體驗,讓民眾了解火車進出車站的控制,如何透過遙控轉撤器,讓火車開出來。

謝明勳對鐵道的熱情也感染周遭同事,一同籌畫鐵道工程館的專業工程助理李勇廷,原來不是鐵道迷,也因此拍火車頭,觀察火車,對於鐵道故事侃侃而談,成為最佳導覽。

鐵道工程館在高雄捷運左營站二號出口附近,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開放,採預約制、免費。開館兩年多,已經累積了一千人次參訪。

李勇廷說,台大鐵道社參訪兩次,還有香港「UTFA世界交通之友」高雄軌道交通考察團,特別組團參觀;館方也接受小朋友參觀,希望從小種下喜愛鐵道的種子,開啟對鐵道文化認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