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潮境禁採捕 永續海洋啟動

 |2016.07.11
1669觀看次
字級
潮境公園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很多人不知道腳下踩的是垃圾山。圖/吳淑君

【本報基隆訊】望海巷潮境海洋生態保育區禁採捕,八月一日起開罰。

當初的提案人海科館產學交流組組主任施彤煒說,十九年漫漫長路,樂見永續海洋啟動了,但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望海巷灣二百五十公頃海域,全畫為保育區。

施彤煒回想,民國八十六年海科館要在潮境落腳,這個地方非常荒涼,沒路燈沒柏油路,居民很怕繼水肥處理場、垃圾掩埋場之後,又蓋了個什麼「骯髒」的單位來,看到機具進場就激烈抗爭。

九十二年潮境公園完工,為了取信居民,他們在工作站地下室設水族館,引海水養魚監測環境,也證明海水未遭受汙染,才慢慢化解對立。

施彤煒說,望海巷灣是個「嬰兒產房」,各種魚類都會來這個海灣產卵,長大後再游出去,是魚類傳宗接代的重要海域,但漁民使用的流刺網亂漂,廢棄的網子也不會爛掉,覆蓋在珊瑚上珊瑚死,魚被網住魚死,再下去整片海灣會死寂一片,約七年前,他在市府漁業諮詢委員會提案,促設置保育區,禁止採捕。

提案未被採納,市府退而求其次要禁流刺網,被漁民罵翻了,兩者都未成功,還好大家都沒放棄,他們爭取經費補助油料,讓海洋義工持續淨海,近年市府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全力推動保育區,加上漁會總幹事陳文欽、潛水教練王銘祥說服漁民轉念,各種條件終於熟成,保育區今年公告設立,八月一日開罰。

海釣船不釣魚 為遊客講故事

施彤煒指出,建造海科館的理念就是要永續海洋,能實踐理念的地方,當然就是鄰近的這片海灣,雖然海灣保育區面積只有十五公頃,但永續海洋的理念啟動了,終極目標要把整個望海巷灣二百五十公頃都畫為保育區,魚類產房才安全,要繼續努力。

日前海科館辦「渥托邦—海洋狂想」活動,安排海釣船載客出海,不是去海釣,而是要船長講故事給遊客聽。

施彤煒說,他寫好腳本讓船長背,介紹海上風光,從外海看前身是垃圾掩埋場的潮境公園,兩天下來有七百多人搭乘,獨木舟體驗課呈也在六月開課了。

這麼做,其實是要讓漁民從產業面、遊憩面看到保育區的未來,釣走一條魚值一百元,但潛水看海裡花園遠遠超過一百元,大家轉個念,保育區才能走得長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