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留歐陣營立即提出「二次公投」的訴求,在國會大廈附近遊行。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脫歐」公投結束後,政壇出現「以拖待脫」的氛圍。英國原本應立即向歐盟提出談判要求,但因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金融業準備出走,且已有近三百萬公民在國會網站上連署要求舉行二次公投,加上首相卡麥隆已辭職待命,暫時無人能向歐盟提出申請。政治觀察家預料在二○一八年底之前英國仍不會「脫歐」。
英國法律並未強制政府何時須執行公投的結果。卡麥隆既已辭職,便須由新首相可以向歐盟要求談判「脫歐」善後協定。新首相熱門人選、前倫敦市長強森也表示,不會急於展開正式談判。
政治觀察家指出,正常情況下新首相可能要三個月後才能產生;但保守黨也可以趕在七月二十一日國會休會之前,決定新黨魁及首相人選。
「脫派」健將強森雖是下任首相的大熱門,但由於一些保守黨議員因為公投結果而對他恨之入骨,因此強森未必就能如願。
目前民眾要求舉行二次公投的聲浪雖不斷升高,但民眾並無權發動公投,且英國所有重量級政治人物之前都已保證將承認公投的結果,因此國會也難以使力,更無法忽視一千七百四十萬支持脫歐選民的壓力。
專家並指出,依據歐盟《里斯本條約》五十條規定,現在只有英國才能啟動「脫歐」程序,即向歐盟提出談判要求,歐盟不能強制啟動。
然而談判一旦啟動,必須在兩年內完成,籌碼將完全掌握在歐盟其他二十七國手中。
由於英國啟動談判的時點非常重要,因此英國政治人物目前傾向「以拖代脫」的策略。
專家指出,新首相在進行脫歐談判之前,很可能需要得到選民的負託,以決定未來英、歐關係將是何種模式,因此英國國會有可能提前改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