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補衣 微經濟省荷包

 |2016.06.21
2100觀看次
字級
黃國銘(右上圖)與劉錳沛,看盡景氣起落。圖/周宗禎
黃國銘(右上圖)與劉錳沛,看盡景氣起落。圖/周宗禎

【本報台南訊】經濟大環境欠佳、國民所得停滯,但民生必需品價格卻一路上揚,民眾只能撙節生活開支,造就另類「環保商機」趁勢而起,以維修家電、舊鞋及破損衣物縫補、換鈕扣拉鏈等維生的個體戶日增,許多打響「五十元起幫修」口碑,為許多民眾節省購買新品開銷,也減少廢棄物,意外為環保、愛地球盡分努力。

二十年前台灣錢還「淹腳目」時,許多人衣鞋舊了破了、電鍋不熱、電扇沒風就丟棄,現在卻是能修就修,「幫修業」生意變好,靠薄利多銷、每修一件工錢大多五十元,家電維修車、修鞋小攤客人都變多,縫鈕扣拉鏈小店也門庭若市。

台南仁德、佳里等工業區附近最近新開的修鞋店,生意都不差,社區「一人裁縫店」上周才擺上新招牌,附近住戶就搬來整箱舊衣褲,「前幾年這些都會丟進舊衣回收箱」,還有高姓修車好手,上月開始收購老舊報廢機車,靠修車工夫整修後轉賣,短短時間已賺了五、六萬元…。

景氣愈差 生意愈好

原本開店的黃國銘,現在把零件與維修材料全塞進貨車裡,開車到各地討生活。他說,不等客人上門,主動出擊、不斷宣揚「能修就不丟的環保觀念,花五十元電扇又能動了,就不要丟掉!」生意也跟著景氣變差,愈來愈好。他說,到處有人因電鍋、開飲機、微波爐、烤箱故障或果汁機、電扇轉不動就丟掉,知道可能只要花五十元就能修好,爭相送修。

證券公司主管退休的謝俊煌說,只花五十元修好,就不必花五百元買新的,「幫修業在不景氣年代只會更加興盛。」

黃國銘十五歲當電器學徒,出師後接手老爸開的店,五十年經驗,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各類家電問題都難不倒他,因景氣變差,負擔不起店員薪資與開店成本,收掉店面開小貨車到處幫修,反而闖出另一片天。

「丟掉就成垃圾,修好省錢又減少廢棄物,一舉兩得」,黃國銘強調,「已屆退休年齡,錢賺多賺少是一回事,至少這行業有助環保」,言談中免不了有些驕傲。

同樣也因景氣差而受惠的劉錳沛,原本七年前退休後只想以年少時學的修鞋工夫,到市場擺攤排遣時間,沒想到兒子失業又欠債,只好賣力修鞋賺錢,剛開始生意清淡,近來愈來愈多民眾鞋子破損不再丟棄、找他修理,經常忙不過來。

拿跑鞋來修的老師林怡君說,「花半個小時修一雙鞋百元有找,真的有點不好意思」,她要買午餐便當給劉錳沛,劉錳沛婉拒表示,幫忙介紹客人就好。

愛物惜物 幕後英雄

除了修鞋,劉錳沛手工自製「中用不中看」的招牌硬皮鞋,因為耐穿又便宜,也很受勞工歡迎。最近南部不少社區、市場都看得到「流動修鞋匠」,劉錳沛說,很多人都跟他一樣,賺的錢還不夠還債,新鞋動輒幾千元,「鞋底開了只花五十元就能修好,為什麼要丟掉?」

這些靠著手藝換取溫飽的個體戶,受惠愈來愈多人捨不得多花錢買新品,寧可送修來維持「小確幸」,不僅在社會一角生存,也形成一股不可漠視的地下經濟能量,既助長愛物惜物風氣,更是各界疾呼環保救地球的真正推手與無名英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