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蔡英文總統宣示推動「新南向政策」,盼開拓東南亞市場,行政院也宣布將針對東協八國民眾,漸進式擴大簡化簽證及電子簽、試辦免簽服務,但台灣仍面臨導遊短缺、簽證複雜、穆斯林友善環境不足、觀光景點標示不夠等軟硬體設備窘境,讓旅客直呼「不方便」。
政府開發東南亞市場,近期將前往泰、越、印尼等地推廣台灣旅遊。不過,就算旅客能來,台灣卻鬧導遊荒,國內東南語系導遊嚴重短缺,出現「無人可帶團」慘況。導遊協會統計,國內約需二百名左右東南亞語系導遊,但目前泰語、越語、印尼語導遊僅九十二人,東南亞各語系導遊至少還缺三十至四十人。
擁有多年帶團經驗的越語導遊陳煌明指出,越南旅客對台灣的故宮十分有興趣,但故宮卻沒有越南語的介紹手冊,不少捷運周遭景點、客運、公車、洗手間的標誌只有中文、沒有英文,尤其是中南部的景點幾乎是「全中文」,讓越南旅客十分困擾。
泰語導遊李富菁則說,台灣觀光景點周遭的垃圾桶太少,常讓觀光客「不知道垃圾該丟哪裡」。另外,東南亞穆斯林旅客也是重點爭取對象,但主要觀光景點的淨下設施太少,讓他們無法好好如廁,十分麻煩。
簽證也是一大問題。旅行社業者表示,免簽仍是最方便、最快速吸引旅客的誘因。雖然行政院已宣布將針對東協八國漸進式擴大簡化簽證及電子簽、試辦免簽服務,但旅行社仍認為「誠意不足」。
來自越南、在台灣推動越南語文教學的陳凰鳳直言,若配套沒跟上,旅客來台也不開心。她以馬來西亞海關為例,對方對她微笑打招呼,離開時還用越南語說謝謝,「打從心裡的歡迎,才讓人想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