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跟歐巴馬當年是首名黑人總統相比,輿論對希拉蕊的歷史時刻似乎不甚熱烈。英國廣播公司美國首席主播記者卡蒂凱一語點出箇中關鍵:「女總統新鮮,希拉蕊卻不。」「欠新鮮」的希拉蕊如何在十一月大選中擊敗「日日新鮮」的川普,將視乎她能否清楚告訴選民,她當選除了會是美國史上首名女總統外,對美國還有甚麼意義。
希拉蕊鎖定民主黨候選人提名資格,看似順理成章,但她入主白宮的馬拉松式競選之路,在二○○八年大選提名戰失利後已開始,其間任職國務卿時經歷班加西美國領館遇襲、私人電郵風波等事件困擾,競選時又面對強勁對手桑德斯挑戰,仍排除萬難走到這一步,其實並不容易。
與八年前相比,當今美國社會瀰漫反建制的氣候,年輕人厭倦貧富不均,力挺反對大企業、訴諸民粹主義的黨內對手桑德斯,令希拉蕊再度陷入苦戰。桑德斯能在初選中吸引大批支持者,突顯了希拉蕊一大弱點,那就是她欠缺願景。
希拉蕊要擊敗共和黨的川普,仍有重重隱憂。除了受洩國家機密的「電郵門」持續困擾,她代表傳統政治勢力,這一點將繼續惹來反建制派抨擊。希拉蕊雖主打「女性牌」,但年輕女性選民視她為「過氣」政客,川普可能利用該弱點來爭取支持,打擊希拉蕊。
此外,希拉蕊在選戰中屢次承諾要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為基層發聲,但在競選期間卻穿上昂貴的華服,引起不少批評。希拉蕊今年四月在紐約初選作演說時,就穿上一件價值一萬兩千四百美元(約台幣四十萬元)的義大利名牌GiorgioArmani的暗紅色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