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只有三成幼童能念公立幼兒園,最近各地公幼招生抽籤搶破頭,立委昨批「比考公立大學還難」,讀私幼又太貴,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敢生小孩。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昨宣布,未來兩年內,非營利幼兒園將由目前二十九所大增為一百所;四年後公私幼校數提升到四比六。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昨審查「教保服務人員條例草案」,立委柯志恩質詢指出,目前全國六千多所幼兒園當中,公立只約二千所,近七成幼兒讀私幼,學費從每月平均七千五百元到四萬五千元不等,很多比念私立大學還貴。
不過,柯志恩說,教育部補助卻都集中在五歲大班幼童,偏偏公幼又很難抽到籤,北市今年中籤率不到五成,三歲幼童中籤率更低。教育部若無法解決公私幼分配不均的問題,很多年輕夫妻根本不想生小孩。
立委吳思瑤則表示,目前台灣二至五歲幼兒在學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七點七七,多達三十四萬名幼兒由家人或請保母照顧。目前公幼寒暑假往往不提供服務,且下午四時就下班,雙薪家庭還要另外花錢讓孩子讀安親班。
相較之下,非營利幼兒園收費較低廉、托幼時間較彈性,教保人員素質也比私幼好,政府應該加速推動。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回應指出,五年前公、私幼校數二比八,現在已提升到三點六比六點四,目標四年後達到四比六;目前全國已設立二十九所非營利幼兒園,預計八月增為四十四所、兩年後增為一百所,盼能減輕部分家長負擔。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許麗娟說,非營利幼兒園分兩種,一是由政府提供場地,委託非營利團體經營;二是由教會等非營利團體經營的私幼轉型。
非營利幼兒園平均每生每月成本八千多元,由家長負擔七成,其他由政府補助,等於家長每月只要負擔五千多元學費,比私幼便宜,且保障大學畢業的教保員月入至少三萬元,有助提升師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