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財政部昨天公布四月出口二百二十二點五億美元,年減百分之六點五,連十五個月負成長,創金融海嘯以來最長衰退期,但減幅縮小到「個位數」,擺脫連十月兩位數衰退情況,但因基數低、油價及鋼價回穩,減幅已首度回到個位數。
財政部表示,由於全球景氣成長力道不足,加上國內部分煉油設備歲修,使得四月貿易動能仍屬疲弱,但因基數低、農工原料價格止跌回升,使得不管是進口或出口,減幅都比前幾個月明顯縮小。四月進口一百七十四點五億美元,年減百分之九點六;出入相抵,出超四十八億美元,年增三億美元。共計今年前四月出口年減百分之十點七。
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表示,從主要出口貨品如電子零組件、塑橡膠製品的減幅都看得出收斂趨勢,且若摒除物價因素,出口數量都已恢復正成長;但由於去年五月出口金額為全年單月最高,預估下個月出口仍會衰退,且減幅將會擴大,但還是很有機會維持個位數,最快六月可能轉正。
雖然連十六黑恐難避免,不過財政部官員強調,台灣出口情勢已在慢慢改善當中。
財政部分析,未來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應用持續拓展,將帶動電子零組件需求;鋼價、油價止跌也可望帶動相關產品的外銷動能。不過,全球景氣展望不明、國際產業競爭加劇,加上大陸產能過剩與紅色供應鏈排擠效應等不利因素,都將持續影響台灣出口。